“死诸葛走生仲达”的典故出自《三国演义》第104回。诸葛亮死后,司马懿料定蜀军必退,便率军追击。在追击过程中,司马懿突然发现蜀军营中诸葛亮的帅旗迎风飘扬,诸葛亮坐在四轮车上,指挥着军队。司马懿大惊,以为诸葛亮未死,慌忙下令撤退。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劝他说:“莫非诸葛亮死了,故作此计?”司马懿说:“吾能料生,不能料死。”于是引兵奔入蜀寨,只见蜀兵四散而逃,诸葛亮端坐于上,司马懿大惊,急退。司马懿回到营地后,仔细查看诸葛亮的营帐,只见诸葛亮端坐于上,司马懿大惊,急退。司马懿回到营地后,仔细查看诸葛亮的营帐,发现诸葛亮已死,但蜀军已撤退完毕。司马懿叹道:“吾能料生,不能料死也!”后人有诗叹曰:“长星半夜落天枢,奔走还疑卧虎都。休道临危善用兵,杀降斩将不如无。”
典故起源
“死诸葛走生仲达”这一典故源于我国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故事的主人公是蜀汉丞相诸葛亮和魏国将领司马懿。这一典故不仅反映了两位历史人物的智谋与胆识,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
背景介绍
在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蜀军将领姜维等遵照诸葛亮的遗嘱,秘不发丧,缓缓退军。魏国主帅司马懿得知此事后,率领大军追击蜀军。
事件经过
当司马懿追至蜀军附近时,发现蜀军帅旗飘扬,孔明羽扇纶巾坐在车里。司马懿心生疑虑,怀疑这是诸葛亮用计诱敌。于是,他决定暂时撤退,不再追击。
原来,姜维等将领为了迷惑魏军,故意在军中悬挂诸葛亮的画像,并让士兵模仿诸葛亮的仪态。司马懿见状,认为诸葛亮并未死去,而是设下陷阱诱敌,于是下令撤退。
典故寓意
“死诸葛走生仲达”这一典故寓意深刻,它告诉我们,即使一个人已经离世,但他的智慧和影响力仍然可以影响他人。诸葛亮虽然已经去世,但他的形象和智慧仍然让司马懿感到畏惧,从而撤退。
此外,这一典故还体现了诸葛亮的高超智谋和司马懿的谨慎行事。诸葛亮生前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死后仍然能够影响历史进程,这无疑是对他智慧和人格的极大肯定。
历史评价
在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备受赞誉的人物。诸葛亮被誉为“卧龙”,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治国理念闻名于世;而司马懿则以其谨慎、果断的行事风格著称。
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诸葛亮被神化,成为了无所不能的智者。而司马懿则被描绘成一个阴险狡诈的人物。这种描绘虽然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但也使得历史人物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
总之,“死诸葛走生仲达”这一典故是我国三国时期历史上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它不仅展现了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智谋与胆识,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应当以史为鉴,传承和发扬这种智慧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