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典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8 14:47:19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典故源自《北齐书·元景安传》。这句话的意思是,宁愿成为玉器被打碎,也不愿成为瓦器得以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也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在《北齐书·元景安传》中,元景安是北齐的一位官员,他忠于国家,不畏强权。当时,北齐的皇帝高洋荒淫无道,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元景安看到这种情况,非常痛心,他决定站出来揭露高洋的罪行,为国家和人民争取正义。

高洋得知元景安要揭露他的罪行,非常愤怒,派人去抓捕元景安。元景安的妻子和弟弟都劝他投降,以保全性命。但元景安坚决不投降,他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我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也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最终,元景安被高洋杀害,但他的事迹和精神却流传了下来,成为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典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畏强权,不屈服于压力,即使面临生命危险,也要为正义事业而斗争。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要轻易放弃,要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奋斗。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句成语,源于我国北齐时期的一个历史故事,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气节、不畏强权的民族精神。

故事背景

公元550年,东魏的孝静帝被迫让位给丞相高洋。高洋篡位后,对前朝宗室进行残酷的屠杀,企图斩草除根。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名叫元景皓的官员,为了维护家族尊严和气节,毅然选择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道路。

成语的由来

元景皓的堂兄元景安,为了保命,提议改姓高氏,以示效忠新朝。元景皓坚决反对这种做法,他说:“怎么能用抛弃本宗、改为他姓的办法来保命呢?大丈夫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得保全!”这句话,就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由来。

元景皓的牺牲

元景皓的坚决态度引起了高洋的注意,他下令将元景皓及其家属迁徙至彭城。在迁徙途中,元景皓因不愿改姓而遭到杀害。他的英勇事迹,被后人传颂,成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典范。

成语的传承与影响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句成语,后来被广泛传播,成为中华民族崇尚气节、不畏强权的象征。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大义,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屈服于邪恶势力。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成语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需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坚定信念,勇敢担当,不为个人利益而屈服,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这种精神,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总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句成语,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坚守信念,勇敢担当,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这种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