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伦不类》的典故,不伦不类的成语起源与典故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8 10:34:51 浏览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不伦不类》的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故事中,马援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名将,他在征讨匈奴的过程中,曾与匈奴的将领交战。在一次战斗中,马援发现匈奴的将领竟然穿着奇装异服,显得不伦不类。于是,马援嘲笑他们道:“你们这些人真是奇怪,穿着这样的衣服,怎么能够打仗呢?”

后来,这个典故就被用来形容那些行为举止古怪、不合常理的人或事物。在现代汉语中,“不伦不类”已经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那些不合适、不协调、不恰当的事物或行为。

不伦不类的成语起源与典故

成语“不伦不类”源于古代汉语,其含义丰富,既可形容事物不成样子或不规范,也可指人的言行举止不正派。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成语的起源、典故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

成语的起源

“不伦不类”这一成语最早见于唐代刘知几的《史通》。在《史通》中,刘知几用“不伦”来形容史书的编纂次序混乱,言辞不伦不类。这里的“伦”指的是类别、规范,“不伦”即指不符合规范、不成样子。

成语的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伦不类”这一成语逐渐从文学作品中走出,成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汇。在宋代,吴曾的《能改斋漫录》中就有“不伦不类”的用法。明清时期,这一成语在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如《红楼梦》第六十七回中就有“不伦不类”的用法。

成语的典故

关于“不伦不类”的典故,最著名的莫过于《红楼梦》第六十七回的故事。在这一回中,薛蟠从江南带回两大箱东西,送给母亲薛姨妈和妹妹薛宝钗。薛宝钗将东西分送给贾府的姊妹们,其中也包括贾环。赵姨娘见状,心生羡慕,想趁机讨好王夫人。她在向王夫人夸赞宝钗时,言语不伦不类,被王夫人识破。

成语的用法与结构

在句子中,“不伦不类”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是一个贬义词。其结构为联合式,由两个不相关的词语组成,如“不三不四”、“非僧非俗”等。在使用时,可以形容事物不成样子或不规范,也可以指人的言行举止不正派。

成语的近义词与反义词

“不伦不类”的近义词有“不三不四”、“非驴非马”等,都表示事物不成样子或不规范。其反义词则有“一本正经”、“正襟危坐”等,表示事物或人的言行举止规范、端正。

成语的英译与国际化

在国际交流中,“不伦不类”这一成语也有相应的英译。常见的英译有“neither fish nor fowl”和“nondescript”,分别表示事物不成样子或不规范。此外,还有“neither ass nor horse”等类似表达。

成语的传承与发展

成语“不伦不类”作为汉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在现代汉语中,这一成语依然广泛使用,成为人们表达事物不规范、不成样子等含义的重要工具。

总之,“不伦不类”这一成语源远流长,其含义丰富,用法多样。从古代文献到现代生活,这一成语始终伴随着汉语的发展,成为汉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