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鸟尽弓藏》的典故,兔尽狗烹鸟尽弓藏的典故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8 10:02:03 浏览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鸟尽弓藏”是一个成语,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用来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具体的故事背景如下:

在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被迫向吴国称臣。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立志报仇。他重用范蠡、文种等贤臣,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使越国强盛起来。公元前473年,越国灭掉了吴国,称霸中原。

范蠡在灭吴之后,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于是急流勇退,隐居江湖。而文种却留恋权位,没有及时隐退。结果,勾践听信谗言,赐剑让文种自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成功之后,要懂得知恩图报,不要忘恩负义。同时,也要懂得适时进退,不要贪恋权位,以免招致杀身之祸。

鸟尽弓藏——一个揭示人性冷暖的成语典故

成语“鸟尽弓藏”源于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历史故事,它揭示了人性中的冷暖与世态的炎凉,至今仍被广泛引用。

一、典故背景

在春秋末期,吴越两国争霸,越国在吴国的强大压力下,一度屈服求和。越王勾践并未放弃复国梦想,他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使国家转弱为强,最终击败吴国,洗雪国耻。

二、典故内容

在吴越争霸的过程中,吴王夫差兵败出逃,连续七次向越国求和,但文种、范蠡坚持不允。夫差无奈,将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入范蠡营中,信中写道:“兔子捉光了,捉兔的猎狗没有用处了,就被杀了煮肉吃;敌国灭掉了,为战胜敌人出谋献策的谋臣没有用处了,就被抛弃或铲除。”这封信意在警告文种、范蠡,一旦吴国灭亡,他们也将面临同样的命运。

三、典故影响

文种、范蠡在收到这封信后,仍然坚持拒绝议和。最终,夫差拔剑自刎,吴国灭亡。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后,在吴宫欢宴群臣时,发现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边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为范蠡投湖自杀了。不久后,有人给文种送来一封信,信中写道:“飞鸟打尽了,弹弓就被收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敌国灭掉了,谋臣就被废弃或遭害。越王为人,只可和他共患难,不宜与他同安乐。”这封信让文种意识到范蠡并未死去,而是隐居了起来。

四、典故寓意

“鸟尽弓藏”这个成语寓意着在成功之后,那些曾经出过力的人可能会被一脚踢开,过河拆桥。它揭示了人性中的自私与冷酷,提醒人们在取得成功后,要警惕人性的阴暗面,珍惜与他人的友谊和合作。

五、典故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在职场、官场等各个领域,都可能出现“鸟尽弓藏”的现象。因此,我们要学会在取得成功后,保持谦逊和低调,珍惜与他人的关系,避免陷入人性的阴暗面。

成语“鸟尽弓藏”源于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它揭示了人性中的冷暖与世态的炎凉。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要警惕人性的阴暗面,珍惜与他人的友谊和合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