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尘不染》的典故,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8 09:01:15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一尘不染》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环境或物品非常干净,没有一点灰尘。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的纯洁无瑕,或者指一个地方非常整洁。

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佛教。佛教认为,人的内心就像一个容器,如果里面充满了贪婪、愤怒、愚痴等负面情绪,就像容器里充满了灰尘一样,会遮蔽住内心的光明和智慧。而如果一个人能够去除这些负面情绪,就像容器里没有灰尘一样,他的内心就会变得清明纯净,充满智慧和慈悲。

因此,《一尘不染》这个成语在佛教中用来形容一个人内心的纯净和清明,后来也被引申为形容环境或物品的整洁和干净。

一尘不染——佛教修行与成语的演变

一尘不染,这个成语源自佛教修行,经过历史的演变,如今已成为广泛使用的褒义词,用以形容人的心灵纯净或环境的清洁。

成语的起源——佛教修行中的“一尘不染”

一尘不染最初出现在佛教修行中,指的是修行者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在佛教中,修行者要面对六尘的诱惑,即色、声、香、味、触、法,而一尘不染则是对这些诱惑的抵制和超越。

典故出处——唐·释道世《法苑珠林》

关于一尘不染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唐代释道世的《法苑珠林》。其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若菩萨在乾土山中经行,土不著足,随岚风来,吹破土山,令散为尘,乃至一尘不著佛身。这个故事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者如何保持心灵的纯净,不受外界尘埃的沾染。

成语的演变——从佛教到日常用语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尘不染这个成语逐渐从佛教领域扩展到日常生活中。它不仅用来形容人的心灵纯净,还用来形容环境的清洁。例如,宋·张耒在《腊初小雪后圃梅开》中写道:“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这里的“一尘不染”就是形容梅花清雅,不受尘埃污染。

成语的用法与情感色彩

一尘不染作为成语,其用法非常灵活,既可以作谓语,也可以作定语。在情感色彩上,一尘不染是褒义词,用以赞美人的高尚品质或环境的整洁。

近义词与反义词

一尘不染的近义词有:一干二净、不染纤尘、冰清玉洁等;反义词则有:污秽不堪、乌七八糟等。这些词语在意义上都与一尘不染相近或相反,用以丰富表达。

成语故事——禅宗的弘忍大师与弟子神秀、慧能

在禅宗历史上,有一则与一尘不染相关的故事。禅宗的弘忍大师在寻找继承人时,要求弟子们作一偈以展示自己的道行。弟子神秀的偈诗为:“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而弟子慧能的偈诗则是:“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两首偈诗都体现了对一尘不染的修行境界,但慧能的偈诗更强调心灵的本来面目,不受外界影响。

一尘不染这个成语,虽然源自佛教,但其现代意义已经超越了宗教范畴。它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要保持心灵的纯净,不受外界诱惑和污染,同时也要努力营造一个清洁、整洁的环境。一尘不染,已成为一种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