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豺狼当道》的典故出自《汉书·孙宝传》。故事中,孙宝担任京兆尹时,不畏权贵,敢于惩治贪官污吏,因此得罪了当时权势熏天的红阳侯。红阳侯为了陷害孙宝,便收买了一名女囚,让她诬告孙宝,称他曾在官署中鞭打囚犯致死。尽管孙宝并未犯下此罪,但由于红阳侯的权势,他仍然被逮捕入狱。
在狱中,孙宝并没有被严刑拷打,而是被关押在一个宽敞的牢房里,每天还能吃到美味的食物。这使得他意识到,红阳侯并不是真的想让他死,而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羞辱他。于是,孙宝决定利用这个机会,来揭露红阳侯的罪行。
一天,孙宝在牢房里对狱卒说:“豺狼当道,安问狐狸?”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权势滔天的红阳侯(豺狼)横行霸道时,我们为什么要去追究那些小狐狸(指那些受红阳侯指使陷害他的人)呢?这句话传到了红阳侯的耳朵里,他意识到孙宝已经看穿了他的计谋,于是赶紧向皇帝上书,要求释放孙宝。
最终,孙宝被释放,而红阳侯也因为他的罪行被罢官。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形容当权者横行霸道,无法无天的现象。
豺狼当道的典故起源
“豺狼当道”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一个历史故事,用以形容社会动荡、邪恶势力横行的局面。这个典故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典故背景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晋国。当时,晋国国君晋献公去世,他的儿子们为了争夺王位,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其中,晋献公的宠妃骊姬及其子奚齐,企图通过政治手段篡夺王位。
豺狼当道的具体事件
在争夺王位的斗争中,骊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诬陷晋献公的其他儿子,导致他们被杀害。晋献公的其他儿子们为了自保,纷纷逃亡。在这个过程中,晋国的大臣里克和丕郑等人,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决定联合起来,推翻骊姬的统治。
在一次宴会上,里克和丕郑等人设计,将骊姬及其子奚齐诱骗至宴会现场,然后将其杀害。这场政变之后,晋国暂时恢复了稳定,但这场斗争的残酷性使得“豺狼当道”这个成语流传下来,用以形容类似的政治斗争和社会动荡。
成语的演变与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豺狼当道”这个成语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广泛使用的成语,用来形容社会秩序混乱、邪恶势力猖獗的情况。这个成语不仅在中国古代文献中频繁出现,而且在现代汉语中依然广泛使用。
成语“豺狼当道”的影响深远,它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社会动荡的恐惧和厌恶,也体现了人们对正义和秩序的渴望。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个成语成为了警示人们警惕社会动荡、维护社会稳定的象征。
成语在现代的应用
在现代汉语中,“豺狼当道”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例如,在政治领域,当出现腐败、贪污等社会问题时,人们常常用“豺狼当道”来形容这种现象。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也常常被用来描绘社会动荡、邪恶势力横行的场景。
此外,成语“豺狼当道”还常常被用来警示人们,要时刻保持警惕,维护社会的正义和秩序。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常常用这个成语来提醒自己和他人,要勇于抵制邪恶势力,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总之,“豺狼当道”这个成语,源自春秋时期晋国的一段历史,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深刻内涵的成语。它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社会动荡的担忧,也体现了人们对正义和秩序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依然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警惕,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