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夺之魄》的典故,成语典故——《天夺之魄》的由来与含义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7 20:09:32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天夺之魄”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天夺去了他的魂魄,比喻人离死期不远了。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和《晋书·温峤传》。

具体典故发生在公元前594年。当时,赤狄的丞相丰舒执政后,杀死了国君潞子婴儿的夫人,并伤害了潞子的眼睛。潞子的夫人是晋景公的姐姐,因此晋国在同年夏季出兵攻打赤狄,并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灭了赤狄,丰舒逃亡到卫国。卫国人为了自保,将他缚送到晋国,晋景公下令将他处死。

之后,晋国派大夫赵同去向周朝的天子进献俘虏的狄人。赵同依仗晋国的强大,对周天子表现得非常傲慢和不恭敬。周天子的儿子刘康公对此非常不满,骂道:“不及十年,原叔(即赵同)必有大咎,天夺之魄矣!”意思是说,要不了十年,赵同必定会遭到大祸,老天爷已经夺走了他的魂魄。

后来,“天夺之魄”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人已离死期不远了

成语典故——《天夺之魄》的由来与含义

《天夺之魄》是一个源于中国古代成语的典故,其含义深远,影响广泛。本文将详细解析这个成语的起源、故事背景以及其象征意义。

成语“天夺之魄”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据传,春秋时期,晋国派遣赵同向周天子进献狄俘,但赵同对周天子表现出极大的不敬。周天子的儿子刘康公因此预言:“不及十年,原叔必有大咎,天夺之魄矣。”这里的“原叔”指的是赵同,而“天夺之魄”则比喻赵同将遭遇大难,寿命将尽。

要理解“天夺之魄”的典故,我们需要回顾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当时,赤狄是狄人的一支,主要分布在今山西长治一带。赤狄人建立的国家称为潞国,与晋国关系密切。潞国的潞子婴儿即位国君后,因其懦弱,朝政大权实际上掌握在相国酆舒手中。酆舒为了独揽朝政,投靠秦国,意图限制晋国。潞国内乱,酆舒杀害了潞子婴儿的夫人,并伤害了潞子婴儿的眼睛。潞子婴儿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向晋国求援,最终晋国出兵灭了赤狄。

成语“天夺之魄”中的“魄”指的是人的魂魄,即人的生命之气。而“天夺之魄”则比喻人的寿命即将终结,离死不远。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遭遇不幸,寿命将尽,或者形容人因疾病、灾难等原因而生命垂危。

“天夺之魄”作为一个成语,在中国古代文学、历史记载以及民间传说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它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生命、命运和天意的思考,也体现了人们对不幸遭遇的感慨和哀叹。在现代,这个成语依然被广泛使用,用以形容那些遭遇重大不幸,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情形。

在具体使用中,“天夺之魄”通常作为宾语,用以形容人的不幸遭遇。例如:“他年纪轻轻就天夺之魄,患上绝症,但他没有放弃,一直与死神进行斗争。”这句话中,“天夺之魄”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面临的困境。

总之,“天夺之魄”作为一个成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它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生命和命运的思考,也体现了人们对不幸遭遇的感慨。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珍惜生命,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和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