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贱骄人》是一句成语,出自《史记·魏世家》。这个成语的原意是指虽然贫穷低贱,但却骄傲自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虽然地位低下,但有着非凡才能和品质的人,他们不因自己的贫贱而自卑,反而能够保持自尊和自信。
具体的故事背景是: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名叫段干木的人,他出身贫贱,但才华横溢,品德高尚。魏文侯听说了他的事迹后,想要请他出山辅佐自己。段干木却拒绝了魏文侯的邀请,他认为自己出身贫贱,无法与贵族相提并论,因此拒绝了魏文侯的邀请。魏文侯并没有因此生气,反而更加尊重段干木,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贤人。后来,段干木的事迹传遍了天下,人们都称赞他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才能。
因此,《贫贱骄人》这个成语就流传了下来,用来形容那些虽然地位低下,但有着非凡才能和品质的人。
成语典故——《贫贱骄人》
成语“贫贱骄人”源于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魏世家》,是中国古代成语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某些现象,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成语起源
成语“贫贱骄人”的典故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魏文侯攻灭了中山国,派他的儿子魏击前往驻守,并由赵仓唐辅佐。魏击在朝歌遇到了魏文侯的老师田子方。魏击见到田子方后,急忙下车拜见,但田子方并未还礼。魏击感到困惑,便问田子方:“是富贵的人对人傲慢呢,还是贫贱的人对人傲慢呢?”田子方回答:“贫贱的人对人傲慢罢了。诸侯如果对人傲慢就会失去他的封国,大夫如果对人傲慢就会失去他的家。”
成语含义
成语“贫贱骄人”的含义是:身处贫贱,但很自豪,以自己的贫贱为骄傲自豪,鄙视权贵之意。这个成语比喻贫贱的人对权贵者的鄙视,反映了古代社会中贫富差距所引发的社会现象。
成语故事
在《史记·魏世家》中,这个故事被详细记载。当时,魏击作为太子,地位显赫,但在遇到田子方时,却表现得非常谦卑。田子方并未因此而对他有所礼遇,反而以贫贱者的身份傲慢地对待他。这个故事揭示了贫贱者对权贵者的态度,以及权贵者对待贫贱者的傲慢。
成语影响
成语“贫贱骄人”在中国古代成语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某些现象,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这个成语告诉我们,无论贫富贵贱,都应该保持谦逊,尊重他人。同时,它也警示人们,不要因为自己的地位高而傲慢无礼,否则会失去人心。
成语在现代
在现代社会,成语“贫贱骄人”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要注重精神追求,保持谦逊的品质。在人际交往中,无论贫富贵贱,都应该平等对待,尊重他人。同时,这个成语也告诫我们,不要因为自己的贫贱而自卑,要自信地面对生活。
成语用法
成语“贫贱骄人”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补语,用来形容对富贵权势持轻蔑鄙视态度的人。例如:“那些赫赫有名的贪官们都知道官官相护,而平头百姓却还在用贫贱骄人的思想来自我安慰。”
成语“贫贱骄人”作为中国成语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某些现象,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哲理。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保持谦逊的品质,尊重他人,平等对待贫富贵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