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势熏灼”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shēng shì xūn zhuó,意思是指声威气势逼人,令人敬畏。该成语出自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四:“仁宗亲政,和珅下狱赐死,谕云‘当和珅声势熏灼,举朝无一人敢于纠劾,曹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加恩追赠副都御史,伊子照加赠官衔,给予荫生。’”。
这个成语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清朝乾隆时期。当时,和珅势力强大,贪污受贿,收受的钱财足以支撑清廷十年开支。当仁宗亲政后,他下令将和珅下狱赐死,并没收其家产。在发布告示时,仁宗提到“当和珅声势熏灼,举朝无一人敢于纠劾,曹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表彰了曹锡宝的勇气和忠诚
声势熏灼的由来与寓意
成语“声势熏灼”源于古代,用以形容某种力量或气势强大到足以影响或压制周围的一切。这个成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下面将详细探讨其由来与寓意。
一、成语的由来
“声势熏灼”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据传,当时晋国的大夫赵盾因为政治斗争的需要,联合其他大臣,通过一系列的策略和手段,使得自己的声势和影响力迅速扩大。这种强大的声势和影响力,如同火焰熏灼一切,使得其他势力不敢与之抗衡。因此,“声势熏灼”这个成语便由此而来。
二、成语的寓意
1. 形容气势强大:成语“声势熏灼”首先用来形容某种力量或气势强大到足以影响或压制周围的一切。这种气势可以是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也可以是个人或集体的。
2. 形容影响深远:由于声势熏灼的力量强大,因此它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它可以改变局势,影响历史进程,甚至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观念。
3. 警示作用:成语“声势熏灼”也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它提醒人们,在追求权力和地位的过程中,要警惕过度追求声势,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三、成语的运用
1. 在政治领域,形容某位领导人的影响力强大,如:“这位领导人的声势熏灼,使得其他官员不敢有所违抗。”
2. 在军事领域,形容某支军队的战斗力强大,如:“这支军队的声势熏灼,让敌人闻风丧胆。”
3. 在经济领域,形容某家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强大,如:“这家企业的声势熏灼,使得竞争对手望而生畏。”
四、成语的文化内涵
成语“声势熏灼”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权力、地位和影响力的追求,以及对于这种追求所带来后果的思考。同时,它也体现了古代汉语的精炼和优美,使得这个成语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
成语“声势熏灼”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仍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了解和传承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把握现实、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