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寒而栗》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史记·酷吏列传》。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因为害怕、担心或恐惧而感到全身发抖,甚至在没有寒冷的情况下也会感到寒冷。
具体的故事背景是,汉朝时期,有一位名叫义纵的官员,他担任了河南郡的太守。义纵以严格执法而闻名,他不仅对罪犯毫不留情,而且对官员也要求严格。在他的治理下,河南郡的治安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义纵的严厉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和恐惧。有一天,义纵在巡视河南郡时,发现一个官员因为害怕他的严厉而全身发抖。这个官员虽然没有犯罪,但他因为担心义纵会找出他的错误而感到恐惧。
义纵看到这个官员的反应后,感到非常惊讶。他意识到,他的严厉已经超出了必要的范围,给人们带来了不必要的恐惧。于是,义纵决定改变自己的治理方式,更加注重公正和仁慈。
从此以后,义纵在治理河南郡时更加注重平衡和公正,他的严厉也变得更加合理和适度。河南郡的官员和百姓都感到非常满意,他们对义纵的治理方式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过度的严厉和恐惧会给人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痛苦。在处理问题时,我们应该注重平衡和公正,避免给人带来不必要的恐惧和担忧。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从别人的反应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及时调整自己的方式和方法。
不寒而栗的由来与典故
不寒而栗,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用以形容人因恐惧而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即使天气并不寒冷。它的背后,有着一段令人毛骨悚然的历史故事。
成语“不寒而栗”最早见于《史记·酷吏列传》。据记载,西汉武帝时期,有一位名叫义纵的官员,因其执法严明、不畏权贵而闻名。
义纵,字长孺,西汉时期著名酷吏。他因姐姐义姁医好了汉武帝的病,而受到皇帝的赏识,得以步入仕途。义纵在担任官职期间,以严刑峻法著称,敢于打击豪强,整顿治安。
故事发生在汉武帝时期,当时社会风气败坏,豪强地主横行霸道,百姓苦不堪言。义纵上任后,决心整顿地方治安,打击不法之徒。
义纵上任河内郡都尉后,立即对当地的豪门大族进行严厉打击。他不仅惩治了犯法的豪绅,还严惩了那些为犯人开脱罪责的亲属。一时间,河内郡的治安得到了显著改善。
后来,义纵被任命为南阳太守。在南阳,他遇到了一个恶名昭彰的豪强地主宁成。宁成为了讨好义纵,每次迎送都装出谦恭的样子。义纵早已听闻宁成的恶行,上任后立即展开调查,最终查清了他的罪行,并将其关押。
义纵在定襄任太守时,更是展现出了他的铁腕手段。他将狱中的重犯以及为犯人开脱罪责的亲属全部拘捕治罪,一天之内处死了四百多人。从此以后,定襄的人民一听到义纵的名字,就不寒而栗,形容恐惧到了极点。
成语“不寒而栗”的原意是指天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害怕、恐惧。它揭示了人们在面对严酷的执法和残酷的现实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
“不寒而栗”这个成语在后世被广泛使用,用以形容人在极度恐惧或震惊时的生理反应。它不仅反映了人们对恐惧的深刻体验,也体现了人们对正义和法治的向往。
不寒而栗的典故,讲述了一个关于正义与恐惧的故事。它警示人们,面对邪恶势力,必须勇敢地站出来,维护正义和法律的尊严。同时,这个成语也成为了汉语中形容恐惧的经典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