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阻艰难》是一句成语,意思是指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重重。这个成语出自《诗经·秦风·蒹葭》。原文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远方意中人的思念之情,其中“道阻且长”四字被后人提炼出来,用以形容道路艰难、险阻重重。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们在追求目标、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它提醒人们,成功往往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不懈的奋斗。同时,这个成语也鼓励人们要有勇气和毅力去面对困难,勇往直前,不断追求进步。
险阻艰难——成语的由来与寓意
成语“险阻艰难”源于古代,用以形容道路行进中的危险、困难、障碍,亦借指所经历的艰险。这个成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成语出处——《左传》中的记载
“险阻艰难”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当时,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十九年,历经艰险,最终回国成为国君。在《左传》中,有这样的记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晋文公在外流亡期间所经历的种种困难。
典故故事——晋文公的艰难历程
晋文公,名重耳,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杰出君主。他因国内政治斗争而被迫流亡,在外颠沛流离了十九年。在这漫长的流亡生涯中,他历经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包括饥饿、寒冷、疾病以及政治迫害等。
在这期间,晋文公曾流亡至楚国,楚成王对他十分礼遇。当楚成王得知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十九年,什么艰难险阻都经历过时,他告诫楚将子玉说:“晋文公在外颠沛流离了十九年才回国做了国君,兵书上说过,进攻要适可而止,如遇到难于战胜的敌人就应该退却。”子玉并未听从楚成王的劝告,结果楚军大败。
成语寓意——坚韧不拔的精神
成语“险阻艰难”所蕴含的寓意是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英雄豪杰都曾经历过艰难险阻,但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最终战胜了困难,成就了伟业。
成语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在现代社会,成语“险阻艰难”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学习先贤们的精神,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例如,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我们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如经济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只有发扬“险阻艰难”的精神,我们才能克服这些困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成语“险阻艰难”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激励着我们不断战胜困难,勇往直前,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