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纵虎归山》的典故,成语典故《纵虎归山》的由来与内涵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7 14:38:24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成语典故《纵虎归山》的由来与内涵

成语“纵虎归山”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最早见于西晋·司马彪的《零陵先贤传》。这个成语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三国时期,讲述了刘备入蜀的故事,以及刘璋和刘巴之间的智谋较量。

故事背景与人物介绍

在三国时期,刘备和孙权都觊觎四川的富饶资源,但受到曹操的牵制,无法对四川动手。公元211年,曹操进攻汉中,张鲁投降曹操,益州的刘璋面临危机。为了抵御曹操,刘璋决定请刘备入蜀,共同对抗曹操。他的谋士刘巴却对这一决定提出了反对意见。

刘巴的劝谏与刘璋的决策

刘巴认为刘备是一个雄才大略的英雄,如果让他入蜀,必然会对刘璋构成威胁。他曾对刘璋说:“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刘璋没有听从刘巴的劝谏,仍然派法正去迎接刘备。刘备得知此事后,非常高兴,认为这是他进军四川的大好时机。

成语“纵虎归山”的由来

当刘备进入益州后,刘巴再次劝谏刘璋,说:“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意思是如果让刘备去讨伐张鲁,就像是把老虎放回山林,留下后患。刘璋依然没有采纳刘巴的建议。最终,刘备在益州站稳脚跟,成为蜀汉的开国皇帝,而刘璋则失去了自己的地盘。

成语的内涵与用法

成语“纵虎归山”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组织在处理问题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反而让问题更加严重。在句子中,它可以充当谓语、定语、补语等成分。例如:“如果我们的决策稍有疏漏,就会造成纵虎归山的后果。”

成语的演变与影响

成语“纵虎归山”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从最初的字面意思逐渐演变为今天的比喻意义。它不仅反映了古代政治斗争的智慧,也体现了人们对善恶、得失的深刻认识。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依然被广泛使用,提醒人们在处理问题时要有远见卓识,避免留下后患。

成语“纵虎归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处理问题时,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而要考虑长远后果。只有深思熟虑,才能避免留下祸根,确保事业的长久发展。这个成语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也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