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调不弹》的典故出自《后汉书·列传·冯衍传》中的一个故事。冯衍是东汉时期的一位文学家,他的文章《与朱浮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古之君子,辞达而已矣,夫执笔之文,以表其志,辞达则止,古调虽好,不弹已久。”
这句话的意思是,古代的君子,他们的文章只要求表达自己的意思就可以了,并不追求华丽辞藻。如果文章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那么就足够了。古代的音乐虽然很好,但是已经很久没有人弹奏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写作和音乐都应该注重实质,而不是形式。如果只是追求华丽的形式,而忽略了实质,那么就会失去真正的意义。
古调不弹——成语典故探源
成语“古调不弹”源于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诗《弹琴》,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琴声的美妙,更蕴含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人生境遇的感慨。
诗篇背景——刘长卿与《弹琴》
刘长卿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在《弹琴》这首诗中,刘长卿以弹琴为引,抒发了自己对古调音乐的喜爱和对时人忽视古调的无奈。
琴声之美——诗中的音乐描绘
诗的前两句“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描绘了琴声的美妙。泠泠七弦上,形容琴声清越,如流水般潺潺;静听松风寒,则描绘了琴声的凄清,如寒风穿林而过。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琴声的多样性,也体现了诗人对音乐的深刻理解。
古调之衰——社会现实的反映
诗的后两句“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则是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所谓“古调”,指的是始于汉魏的以琴、瑟等乐器为主的南方清乐。在隋唐时期,这种传统音乐逐渐被人冷落,取而代之的是西域传来的琵琶等乐器,以及华丽而欢乐的燕乐。诗人通过古调被冷落的现实,表达了自己对传统音乐被忽视的遗憾。
情感抒发——知音难寻的无奈
刘长卿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知音难寻的无奈。他喜爱古调,却感叹今人多不弹,这既是对古调音乐的喜爱,也是对自身才华不被认可的无奈。诗人在这里借古调之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知音难寻的落寞之感。
成语流传——古调不弹的意义
成语“古调不弹”从刘长卿的诗中流传开来,成为形容过时的东西不再受人欢迎,渐渐被人忽略的成语。它不仅反映了社会变迁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被遗忘的惋惜。
在今天,成语“古调不弹”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新事物的同时,不应忘记传统和经典,要善于发现和传承那些被忽视的美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时代的洪流中,保持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