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存高远》的典故,典故起源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6 20:47:46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志存高远》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志向远大,目标崇高。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宣公十五年》中的故事。当时,晋国的重臣荀息为了劝诫晋国国君晋灵公不要沉溺于声色犬马,引用了古代圣贤的事迹来启发他。其中,他就提到了“志存高远”这个概念,以鼓励晋灵公要有远大的志向和目标,不要被眼前的享乐所迷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有远大的志向和目标,不能只满足于眼前的利益和享乐,而应该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进,取得更大的成就。

“志存高远”这一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典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它不仅是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象征,更是一种激励人们奋发向前的动力源泉。

典故起源

“志存高远”的典故最早见于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勉侄书》。诸葛亮在信中写道:“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美趣?何患于不济?”这段话表达了诸葛亮对侄子的期望,即要有远大的志向,追求高尚的品质,不断学习,勇于面对困难。

苏秦刺股

另一个与“志存高远”紧密相关的典故是苏秦刺股。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他年轻时曾游历各国,试图说服各国联合抗秦,但屡遭失败。回到家中,他遭受了家人的冷落。在一次深夜苦读时,苏秦因困倦而打起了瞌睡,为了保持清醒,他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直流。这一举动激励了他继续努力,最终他凭借卓越的辩才和策略,联合了六国,成为六国之相。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明朝时期,李时珍也是一个“志存高远”的典范。他原本按照父亲的意愿学习八股文,但后来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发现《神农本草经》中很多中药没有详细记载,于是立志编写一部详尽的医书。经过30多年的努力,李时珍完成了《本草纲目》这一医学巨著,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医学遗产。

当代启示

在当代社会,“志存高远”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求卓越,勇于面对挑战。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实现理想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不懈的奋斗。

总之,“志存高远”这一成语,不仅是对古代先贤的赞誉,更是对当代人的激励。它鼓励我们勇敢追求梦想,不断超越自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