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鼎烹鸡》的典故,牛鼎烹鸡——大材小用的成语典故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6 11:45:28 浏览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牛鼎烹鸡》是一句成语,出自《庄子·内篇·养生主》中的一个故事。这个成语比喻用大材小用,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它的典故如下:

故事中,庄子讲述了一个寓言,说的是一个名叫“大骨”的人,他得到了一只鸡,却用牛鼎来烹饪。牛鼎是古代用来烹饪大型动物的器具,而鸡是小动物,用牛鼎来烹饪鸡,显然是大材小用,浪费了资源。

这个典故被用来形容那些在处理事情时过于浪费资源,或者用不恰当的方法来处理小事情的情况。它提醒人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和资源,避免浪费。

牛鼎烹鸡——大材小用的成语典故

成语“牛鼎烹鸡”源于中国古代,寓意着对有才之人使用不当,大材小用。这个成语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读这个成语的由来和意义。

成语出处

成语“牛鼎烹鸡”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后汉书·边让传》。其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汉时期,陈留浚仪有个叫边让的少年,年纪轻轻便才高八斗,在当地赫赫有名。当时汉灵帝的妃子何妃的异母兄何进掌握朝中的实权。他听说边让是个学富五车的人,便想召他进将军府当一名小官。边让对阿谀逢迎的十常侍十分看不惯,也不喜欢何进的鄙陋,所以不愿意应召。

成语典故

何进用召壮丁的名义强行把边让弄进了府里做了令史。此时,朝廷的议郎蔡邕听说边让在何进那里,心想:边让这个人才学不凡,应该作更高一些的官。于是,蔡邕亲自到何进家里去,劝说他把边让推荐出去,让他担任再大些的官。

蔡邕说:“我看边让这个人,真是才能超群呀,他聪明贤智,心通性达,非礼不动,非法不言,实在是难得的奇才呵。俗语说,‘用煮牛的大锅来煮一只小鸡,水放多了,味道没了,就不好吃了;水放少了,则煮不熟,更不能吃了。’这说的是大器小用。”

蔡邕用这个比喻来说明,边让这样的人才应该得到更好的发挥,而不是被埋没在低级的职位上。

成语释义

成语“牛鼎烹鸡”的字面意思是用煮一头牛的大锅煮一只鸡。比喻对有才的人使用不当,大材小用。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有能力、有才华的人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挥,被安排在不适合他们的岗位上。

成语用法

成语“牛鼎烹鸡”在句子中可以作为主谓式成语,含有贬义。它可以作为宾语、定语使用。例如:“大师到我们中学来授课真是牛鼎烹鸡。”这句话表达了对于大师这样有才华的人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遗憾。

成语辨析

成语“牛鼎烹鸡”的近义词有“大材小用”、“牛刀割鸡”等,都表示对有才之人使用不当。而它的反义词则有“小材大用”、“量才录用”、“人尽其才”等,这些成语都强调了人才应该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发挥。

成语“牛鼎烹鸡”不仅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更是一个反映中国古代社会用人观念的缩影。它提醒我们,在用人时应该根据人才的特点和优势,给予他们合适的职位和机会,让他们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同时,这个成语也警示我们,不要因为个人的偏见或短视,而埋没那些有才华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