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而无功》的典故,劳而无功——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6 10:41:06 浏览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劳而无功》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花费了很大的力气,却没有收到成效,徒劳无功。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在外流亡,他的兄弟晋惠公担心他回国夺取自己的位置,于是派人去刺杀他。重耳得知消息后,逃往齐国。在途中,他经过一个叫“五鹿”的地方,那里的人正在田野里劳作。重耳和他的随从饥饿难耐,向农民请求食物。农民们看到他们衣衫褴褛,认为他们是一群无用的流浪者,便将土块扔给他们,并说:“吃这个吧,你们这些劳而无功的人。”

重耳和他的随从感到非常羞辱和愤怒,但他们并没有放弃。重耳后来在齐国得到了帮助,最终返回晋国,成为晋文公,成为一代明君。而那些曾经嘲笑他的农民,后来在晋文公的统治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不要轻视那些正在努力奋斗的人,他们可能暂时看起来劳而无功,但最终可能会取得巨大的成功。同时,也提醒我们,不要因为眼前的困难而放弃努力,只要坚持奋斗,就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劳而无功——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成语“劳而无功”源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用以形容付出了努力却得不到应有的成效。这个成语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一、成语的起源

“劳而无功”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庄子·天运》和《管子·形势》两篇著作。其中,《庄子·天运》中提到:“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这句话形象地比喻了在错误的方向上努力,结果只能是徒劳无功。《管子·形势》中也提到:“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这里的“与不可”指的是与不可交往的人交往,“强不能”指的是强做不可能做的事情,“告不知”指的是告诉别人听不明白的话,这些都是劳而无功的表现。

二、典故的背景

要理解“劳而无功”的典故,我们需要回到春秋时期。当时,孔子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思想,主张以仁义道德来治理国家。孔子周游列国,试图将自己的政治主张推广到各个诸侯国,但遗憾的是,他的主张并没有得到当时诸侯国的认可。

三、孔子的遭遇

孔子在游说诸侯国时,曾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他的学生颜回曾向鲁国一个叫太师金的官吏询问孔子的处境。太师金告诉颜回,孔子的主张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并不适用,因为各国诸侯都忙于争地盘,对孔子的“仁义道德”并不感兴趣。太师金用“船在水里是最好的运输工具;车是陆上最好的运输工具”的比喻,说明了孔子的主张就像把船弄到陆地上运货一样,是劳而无功的。

四、成语的启示

成语“劳而无功”告诉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必须找到正确的方法和方向。如果方法不对,即使再努力也是徒劳无功。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善于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五、成语的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劳而无功”这个成语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广泛使用的成语,用以形容各种无效的劳动和努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看似努力却得不到成效的事情,这时就可以用“劳而无功”来形容。

成语“劳而无功”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它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深刻的哲理。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起源和演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同时也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启示,避免在错误的方向上徒劳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