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石程书”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xuán dàn chéng shū”,意思是形容勤于政事。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具体的故事背景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掉六国之后,日益骄横,对儒生横加指责,认为任何人都不如他,丞相和大臣都唯唯诺诺,一切听命于他。秦始皇在政务上非常勤勉,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文书。据《史记》记载,秦始皇每天以衡石量书,规定自己每天必须处理完一定重量的文书,如果不完成,就不休息。
成语“悬石程书”就是用来形容这种勤于政事、不辞辛劳的工作态度。这个成语后来也被用来形容政务繁忙、勤勉工作的状态
悬石程书的典故及其深远影响
在古代,成语“悬石程书”被用来形容勤于政事,专心致志的精神。这个成语背后,蕴含着一个生动的故事,至今仍被后人传颂。
一、典故起源
“悬石程书”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主人公是齐国的名臣晏子。晏子以聪明才智和忠诚勤勉著称,深受国君的信任。
二、故事梗概
晏子担任齐国宰相时,国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晏子并不满足于此,他深知国家繁荣昌盛需要不断努力。于是,他决定亲自编写一部关于国家治理的书籍,以便后人借鉴。
为了专心致志地完成这部著作,晏子采取了一种极端的方式:将一块巨石悬挂在书房的梁上,每当写作疲惫时,抬头看到悬石,便提醒自己要勤勉不懈。这种刻苦的精神,被后人称为“悬石程书”。
三、成语的深远影响
“悬石程书”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晏子勤勉治国的精神,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典范。
1. 勤奋精神:悬石程书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勤奋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时刻保持勤奋的态度,才能不断进步。
2. 专注精神:晏子为了完成著作,将悬石挂在书房,以此提醒自己专注。这种专注精神,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 忠诚精神:晏子作为宰相,忠诚于国家,勤勉于政事。这种忠诚精神,是每个为国家和民族发展贡献力量的公民所应具备的品质。
“悬石程书”这个成语,传承了古代贤臣的勤勉、专注和忠诚精神。在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总之,“悬石程书”这个成语,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