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睚眦必报”是一个成语,源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它的意思是指即使是极小的仇恨也要报复,形容人非常记仇。
典故的背景是战国时期,范雎是秦国的大臣,他原本是魏国人,后来因为受到魏国大夫须贾的诬陷和迫害,逃到了秦国。范雎在秦国得到了秦昭王的信任,成为秦国的重要大臣,他策划了一系列政治和军事行动,帮助秦国逐渐强大。
范雎在成为秦国的大臣后,并没有忘记自己曾经受到的迫害。他利用自己的权力,对那些曾经迫害过他的人进行了报复。其中包括魏国的须贾,他曾经诬陷范雎,导致范雎在魏国受到了极大的迫害。范雎利用秦国的力量,迫使魏国交出了须贾,并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惩罚。
“睚眦必报”这个成语,就是用来形容范雎这种记仇的性格。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可能会在有机会的时候进行报复。但是,我们也应该明白,报复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宽容和谅解才是更重要的。
睚眦必报——源自《史记》的成语典故
睚眦必报,这个源自《史记》的成语,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故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揭示了人性的狭隘与报复心理,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和处世哲学。
成语出处——《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成语“睚眦必报”最早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在这部史书中,记载了战国时期魏国政治家范雎的一段故事,这段故事成为了成语的由来。
故事背景——范雎的遭遇
范雎,字叔,战国时期魏国人,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他曾因封地在应城,故又称应侯。范雎在魏国因直言进谏,触怒了权贵,被诬陷通敌,险些丧命。后来,范雎逃亡至秦国,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得到了秦昭王的赏识,最终成为秦国宰相。
成语释义——睚眦必报的含义
成语“睚眦必报”中的“睚眦”指的是瞪眼怒视,引申为极小的怨仇;“报”则是指报复。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即使是别人瞪一眼这样的小怨小忿,也要进行报复。这形容了一个人心胸极其狭窄,容易记仇,报复心极强。
典故故事——范雎的报复心理
在《史记》中,范雎在秦国得势后,曾对那些曾经对他有怨言的人进行报复。他不仅对那些曾经陷害他的人进行了严厉的惩罚,甚至对那些只是对他瞪了一眼的人也不放过。这种睚眦必报的心态,使得范雎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成语影响——睚眦必报的道德评价
成语“睚眦必报”在后世被广泛使用,它揭示了人性的阴暗面,警示人们不要因为一时的怨气而做出过激的行为。同时,它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道德品质的重视,强调人们应该宽容大度,不要因为小事而心生怨恨。
成语在现代的应用
在现代,成语“睚眦必报”依然被广泛使用,它不仅用于形容人的性格特点,也用于批评那些因为小事而斤斤计较、报复心强的人。此外,它还常被用来提醒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懂得宽容和理解,避免因为一时的冲动而造成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成语“睚眦必报”虽然带有贬义,但它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处世哲学却值得我们深思。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时,要保持冷静和理智,学会宽容和理解,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美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