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罪图功》的典故,戴罪图功——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4 11:05:11 浏览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戴罪图功》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犯了罪而愿意立功赎罪。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在《左传》中,晋国和楚国在邲地(今河南荥阳)发生了一场大战,晋军大败。晋国的将领士会在这场战斗中表现出色,但因为之前的失误而受到责罚。士会后来被晋国君主任命为将领,他带领军队与楚国作战,取得了胜利。士会为了赎回自己的罪过,一直努力立功,最终得到了晋国君主的赏识。

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犯了错误或罪行的人,通过努力工作或立功来弥补自己的过失。它强调了人们应该勇于承担责任,并通过实际行动来改正错误。

戴罪图功——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成语“戴罪图功”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它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和伦理意义,至今仍被广泛使用。本文将为您讲述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

一、成语的由来

“戴罪图功”这个成语最早见于清代张廷玉所著的《明史·马芳传》。故事发生在明朝崇祯年间,甘肃总兵马芳因镇压回民起义有功,但后来因违抗军令而被弹劾。皇帝在调查后,认为马芳虽有过错,但其在甘肃的功绩不可抹灭,于是下令“许戴罪图功”,即允许马芳在戴罪的情况下继续立功,以争取减免罪行。

二、成语的故事背景

明朝崇祯十五年,甘肃地区发生回民起义,甘肃总兵马芳率领军队进行镇压。在激烈的战斗中,马芳表现出色,成功扑灭了起义的火种,为朱明皇朝暂时求得了一方安宁。就在此时,其他地方的战乱又接连爆发。一次,督师孙传廷下令调动马芳的军队,但马芳自以为有功,对孙传廷的命令置之不理。孙传廷将此事上奏皇帝,弹劾马芳违抗军令。

皇帝在得知此事后,对马芳的行为进行了调查。虽然马芳违抗军令,但他在甘肃的功绩有目共睹。皇帝认为,马芳虽有过错,但其在甘肃的功绩不可抹灭,于是下令“许戴罪图功”,允许马芳在戴罪的情况下继续立功,以争取减免罪行。

三、成语的意义

成语“戴罪图功”传达了一种深刻的道德观念,即在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同时,仍能积极进取,争取立功赎罪。这种精神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得到了广泛的推崇,成为了一种崇高的品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当我们犯错时,要勇于承认,积极改正,同时,在工作和生活中努力进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弥补过去的错误,实现自我救赎。

四、成语的传承

成语“戴罪图功”在中国历史上流传甚广,不仅被用于描述古代将领的英勇事迹,还被广泛应用于文学、戏剧、影视作品等各个领域。如今,这个成语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勇往直前,不断追求进步。

成语“戴罪图功”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道德内涵。它提醒我们,在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同时,要勇于进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弥补过去的错误。这种精神不仅适用于古代将领,也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