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投于地》的典故,自投于地的典故起源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1 12:26:30 浏览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自投于地》的典故出自《后汉书·陈寔传》。陈寔是东汉末年的名士,以高尚的品德和学问著称。根据《后汉书》记载,陈寔曾与朋友一起拜访一位名叫荀淑的官员。荀淑的孙子荀爽(字慈明)当时才十二岁,见到陈寔后,表现得非常尊敬,长跪不起。陈寔见到荀爽如此有礼貌,便笑着对荀淑说:“荀家的小孩子真是可造之材,将来必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后来,荀爽果然不负众望,成为了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官员。而陈寔也因自己的慧眼识才而闻名于世。

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一个人有远见卓识,能够发现和培养人才。同时,也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看到有才华的人时,感到由衷的敬佩和赞叹。

自投于地的典故起源

自投于地,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典故,其故事背景与道家始祖老子有关。这个典故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仙传说的信仰,也体现了道家思想中的一些核心观念。

典故背景

据《太平广记》卷一引晋葛洪《神仙传老子》记载,故事的主人公徐甲,自幼便成为老子的佣工。徐甲与老子约定,每日以百钱为工钱,然而在徐甲跟随老子多年的时间里,老子却欠下了他七百二十万钱的工钱。

徐甲的困境

当徐甲看到老子出关游行,他急于索要工钱,却发现无法得到。于是,他请人代写一封辞书,向关令告发老子。写辞书的人并不知道徐甲已经跟随老子二百余年,只是根据徐甲所应得的工钱数目,答应以女儿嫁给他。

尹喜的惊讶与老子现身

徐甲见到女儿美貌,非常高兴,于是他通过尹喜向老子传达了这个消息。尹喜见到老子后,非常惊讶,因为他从未见过老子。老子询问徐甲为何要告发他,徐甲回答说,他曾经被老子以《太玄清生符》帮助,但老子并未兑现承诺,因此他无法忍受。

老子展示神通

老子让徐甲张口向地,随即《太玄真符》从地中升起,上面的丹书文字清晰如新。徐甲却变成了一堆枯骨。尹喜知道老子是神人,便请求老子让徐甲复活。老子再次以《太玄符》投掷,徐甲立刻复活。

典故的意义

自投于地的典故,后来被用来称颂道士法术高深。它不仅展示了老子非凡的神通,也体现了道家思想中对于自然法则的尊重和顺应。同时,这个典故也借用了徐甲的形象,来比喻那些受人帮助者或雇工。

典故在文学中的运用

在唐代的文学作品中,自投于地的典故被广泛引用。例如,卢照邻在《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中提到“凤交开景,返徐甲之营魂”,李商隐在《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诗中提到“不因杖屦逢周史,徐甲何曾有此身”,刘克庄在《水龙吟徐仲晦方蒙仲各和余去岁笛字韵为寿戏答二君》词中提到“仰飞仙,犹龙无迹。谁与同去,挑包徐甲,负辕班特”等,都体现了这个典故在文学中的深远影响。

自投于地的典故,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也让我们对道家思想和古代神话传说有了更深的了解。这个典故所蕴含的哲理和故事情节,至今仍被人们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