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可罗雀》的典故,门可罗雀——成语背后的历史典故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31 17:35:16 浏览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门可罗雀”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大门之前可以张起网来捕雀,形容门庭冷落,宾客稀少。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史记·汲郑列传》。其中记载了汲黯和郑当时的故事。

汲黯是西汉时期的官员,以正直和刚毅著称。他曾担任过九卿之一的太子太傅,但因为直言进谏而得罪了汉武帝,被贬为郡守。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为权势所动。

郑当时则是汉武帝的近臣,他善于迎合皇帝的喜好,因此备受宠信。他经常在汉武帝面前夸赞汲黯的才能和品德,但汉武帝却对汲黯的直言不讳感到不满。

有一次,汉武帝在宴会上问起汲黯的近况,郑当时回答说:“黯,天下名臣,朝廷之柱石,其门如市。”意思是说,汲黯的家里宾客盈门,热闹非凡。汉武帝却冷冷地回答道:“何如?门可罗雀,有宾客来否?”意思是说,汲黯的家里门可罗雀,连一个宾客都没有。这就是“门可罗雀”这个成语的由来。

后来,“门可罗雀”这个成语就被用来形容门庭冷落,宾客稀少的情况。它常常用来形容一个地方或一个人的失势或失宠,或者用来形容一个地方或一个人的孤寂和冷清。

门可罗雀——成语背后的历史典故

成语“门可罗雀”源于古代,用以形容门庭冷落、宾客稀少的景象。这个成语背后,隐藏着一个生动的历史故事。

典故起源——西汉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

“门可罗雀”的典故最早见于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的《汲郑列传》。故事的主人公是西汉时期的官员翟公。

翟公的兴衰——官场沉浮的缩影

翟公曾担任廷尉一职,当时他的官位显赫,家中宾客络绎不绝,门庭若市。好景不长,翟公因故被罢免官职,家中顿时门可罗雀,冷清得可以张网捕雀。

官复原职——翟公的感慨

不久之后,翟公官复原职,家中宾客再次络绎不绝。翟公感慨万分,于是在大门上题写了:“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官场中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世态炎凉。

成语的演变——从字面到引申

最初,“门可罗雀”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门外可以张网捕雀,形容门庭冷落。后来,人们逐渐将这个成语引申为形容一个人或家庭由盛转衰,宾客稀少的状况。

成语的用法和感情色彩

在现代汉语中,“门可罗雀”通常用作贬义成语,用以形容事业或家庭由盛转衰,人际关系疏远。它既可以作谓语,也可以作定语或补语,用于形容各种场合的门庭冷落。

成语的启示——珍惜眼前人

成语“门可罗雀”提醒我们,在人生旅途中,要珍惜眼前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在顺境时,不要忘记那些曾经陪伴我们的人;在逆境时,更要懂得感恩,珍惜那些不离不弃的朋友。

成语“门可罗雀”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传承至今。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官场现象,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一成语,让其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