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少事繁》的典故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31 11:38:32 浏览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食少事繁》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刘备临终时,刘禅去看望他。刘备拉着刘禅的手说:“你年纪小,恐怕不能治理好国家。我死之后,你要把丞相诸葛亮像父亲一样看待。”诸葛亮对刘备说:“臣虽肝脑涂地,也不能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请陛下(指刘禅)放心,臣一定竭尽全力辅佐您。”刘禅继位后,朝政大事都由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于劳累过度,他日渐消瘦,人们都赞叹说:“诸葛亮真是‘食少事繁’啊!”“食少事繁”的意思是吃得少,事情多,形容人很劳累。

食少事繁——诸葛亮勤勉一生的写照

“食少事繁”这个成语,源于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的一生。它不仅反映了诸葛亮勤勉工作的形象,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勤劳精神的象征。

成语的起源

成语“食少事繁”最早见于《晋书·宣帝纪》。当时,诸葛亮六出祁山,与司马懿在五丈原对峙。司马懿曾派人向诸葛亮询问起居饮食情况,诸葛亮回答:“饮食日少,事无巨细,皆亲自过问。”司马懿听后,感叹道:“孔明食少事繁,岂能久乎?”这句话后来演变成了成语“食少事繁”,用来形容工作辛劳,身体不佳。

诸葛亮的勤勉工作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被誉为“千古奇才”。他的一生都在为蜀汉的兴衰操劳。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辅佐刘禅,多次北伐中原,虽然未能成功,但他的勤勉和忠诚却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据史料记载,诸葛亮每天只吃三四升米,却要处理繁重的事务。他不仅亲自处理政务,还要指挥军事,甚至亲自参与工程建设。这种“食少事繁”的生活,使得他身体日渐衰弱,最终因劳累过度而去世。

成语的传承与影响

成语“食少事繁”自诞生以来,便成为了中华民族勤劳精神的象征。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像诸葛亮那样,勤勉工作,不畏艰辛。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依然具有很高的价值,激励着人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此外,成语“食少事繁”还启示我们,要懂得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过度劳累。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做到劳逸结合。

“食少事繁”这个成语,不仅记录了诸葛亮的一生,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勤劳精神的象征。在新时代,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