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刮目相看》的典故,刮目相看的典故起源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31 10:42:59 浏览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刮目相看”是一个成语,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典故的背景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大将吕蒙虽然勇猛,但学识不高。后来,他开始努力学习,知识大增。当时,吴国的大都督鲁肃对吕蒙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回答:“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意思是说,士兵离别三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你为什么看事情这么晚呢?从此,人们就用“刮目相看”来形容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刮目相看的典故起源

成语“刮目相看”源于我国三国时期,讲述的是东吴名将吕蒙的故事。吕蒙原是孙策旗下的小兵,后因孙权的赏识而屡建战功,但孙权告诫他必须学习,才能鉴往知来,进一步出谋划策。吕蒙听从孙权的劝告,开始勤奋学习,专心致志地研读兵书,武略和学识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鲁肃的误解与吕蒙的进步

当时,鲁肃担任吴军的军师,对吕蒙的进步并不了解。他认为吕蒙只是一个勇猛的武将,没有学识。一次,鲁肃路过吕蒙的驻地,本想看看这位曾经的战友,却因吕蒙的武勇形象而心生轻视。在酒宴上,吕蒙与鲁肃纵论天下事,吕蒙的见解独到,让鲁肃大感震惊。鲁肃感叹道:“我一向认为老弟只有武略,时至今日,老弟学识出众,确非吴下阿蒙了!”吕蒙则回答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从此,鲁肃对吕蒙刮目相看,两人结为好友。

成语的流传与意义

成语“刮目相看”由此流传开来,成为形容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的典故。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人是有无限潜力的,只要努力,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就。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不要以貌取人,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人。

吕蒙的军事才能与成就

吕蒙不仅在学识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在军事才能上也同样出色。在关羽水淹曹操七军,势不可挡时,吕蒙先示弱麻痹关羽的判断,再以白衣渡江,突破关羽的防线,成功打下樊城。这场战役让吕蒙声名鹊起,成为东吴的杰出将领。

刮目相看的现实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有时候,我们对某个人或事物持有偏见,认为他们没有潜力,不值得关注。当我们真正了解他们时,往往会发现他们有着惊人的才华和潜力。这时,我们就应该“刮目相看”,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成语“刮目相看”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它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不要以貌取人,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人。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不断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别人眼中的“刮目相看”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