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里雾中》的典故,五里雾中的起源与演变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31 09:18:05 浏览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五里雾中》是一个成语典故,出自《后汉书·张楷传》。原文是:“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意思是指张楷喜欢道术,能够制造五里之内的浓雾。后来,这个成语被用来比喻事物扑朔迷离,令人看不清真相。

关于这个典故的详细内容,可以参考以下文献:

1. 《后汉书·张楷传》:原文中详细记载了张楷的生平事迹,包括他喜欢道术,能够制造五里之内的浓雾等内容。2. 《汉语大词典》:在“五里雾中”条目下,对成语的出处、含义、用法等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五里雾中的起源与演变

五里雾中,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古代,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最早见于南朝宋范晔所著的《后汉书·张楷传》。

在《后汉书·张楷传》中,记载了张楷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的故事。这里的“五里雾”指的是一种迷离恍惚、不知所从的状态,形容人陷入模糊不清、不明真相的境界。

成语“五里雾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张楷传》。原文中提到:“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这里的“五里雾”便成为了形容迷离恍惚、不明真相境界的代名词。

随着时间的推移,五里雾中的含义逐渐丰富,从最初的形容修道状态,演变为比喻模糊不清、不明真相的境界。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五里雾中常常被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感到困惑、迷茫的状态。

五里雾中作为一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法。它可以作为形容词,用来形容某种情况或心境;也可以作为动词,表示陷入某种状态。例如:“面对如此复杂的问题,他如堕五里雾中,不知如何是好。”

五里雾中这个成语,寓意着人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警惕那些故意制造混乱、使人迷茫的行为。

张楷,字公超,是东汉时期的一位隐士。他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因此被后人传为佳话。张楷的故事,不仅体现了他的个人修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术的崇尚。

关于五里雾中的故事,还有一个著名的典故。相传,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曾与张楷有过一段交往。在一次宴会上,诸葛亮对张楷说:“五里雾中,非君子所宜。”这句话既是对张楷的赞美,也是对他的一种警示,告诫人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五里雾中这个成语,在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它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也成为了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工具。

五里雾中这个成语,经过千年的传承,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五里雾中,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经过漫长的演变,已经成为汉语中一个富有内涵的词汇。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它也警示我们要警惕那些故意制造混乱、使人迷茫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