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革裹尸》的典故,马革裹尸——英勇赴战的成语典故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30 19:18:15 浏览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马革裹尸》是一个中国历史典故,源自《后汉书·马援传》。这个典故描述了东汉时期的名将马援的英勇事迹。

马援是东汉初年的著名将领,以勇猛善战著称。他在一次出征时,对部下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意思是说,男子汉应该战死在边疆,用马皮包裹尸体回家埋葬,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们的手中呢?

后来,马援果然在战场上英勇作战,不幸战死。他的部下按照他的遗愿,用马革包裹了他的尸体,运回故乡安葬。这个故事传颂千古,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的象征。

“马革裹尸”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典故中衍生出来的,用来形容英勇作战、视死如归的精神。

马革裹尸——英勇赴战的成语典故

马革裹尸,这个充满豪情壮志的成语,源于东汉时期的一位名将——马援。它不仅展现了马援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更体现了古代军人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

马援其人——东汉的开国元勋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东汉初期的著名军事家。他出身于将门世家,自幼习武,英勇善战。在东汉王朝的创建过程中,马援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伏波将军。

马革裹尸的由来——英勇赴战的精神象征

马革裹尸的典故,最早出自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马援传》。据传,马援在讨伐割据的军阀隗嚣时,打了胜仗,凯旋回京。光武帝刘秀封他为伏波将军,并给予丰厚的赏赐。马援并未因此而满足,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决心继续为国家立功。

马援的豪言壮语——男儿当死于边野

在一次宴会上,马援对前来祝贺的孟翼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这句话表达了马援视死如归的决心,也成为了马革裹尸成语的由来。

马援的英勇事迹——花甲之年仍征战沙场

马援在六十二岁的高龄,主动请缨出战,最终马革裹尸而还。他担任陇西太守期间,一直在军中征战,直至花甲之年。他的英勇事迹,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

马革裹尸的传承——激励后人勇往直前

马革裹尸这个成语,不仅代表了马援个人的英勇事迹,更成为了激励后人的精神象征。它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军人,要时刻保持英勇无畏的精神,为国家、为人民献出自己的生命。

马革裹尸这个成语,历经千年,依然具有永恒的价值。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军人,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英勇奋战,无惧生死。马革裹尸,已成为中华民族英勇精神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