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稚子弄冰》古诗中冰碎后孩子在想什么你怎么看
小孩子的想法天马行空,冰碎后在想什么还真挺难猜的。这里只能基于我自己的生活经验,代入其中,揣测一番了。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作为一个南方人,如果有个冬天能够雪厚冰沉,那这冬天无疑是十分快乐的,而像“稚子”这样金盆脱冰的操作,也算得上孩子们是“传承百年”的老手艺了。
盆里装上一些的水,放在室外,隔个一夜,极容易就能取得一块圆润的“冰饼”,当然古今的玩法不一样,我们小时候一般是中间打孔,穿上木棍,当个小车轮子转着玩。杨万里笔下的孩子们则更具艺术细胞,在边缘穿彩线,拎起来当铜锣敲。
古今玩法虽然相异,带着不同时代的印记,却收获着同样无忧的、纯粹的喜乐。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或许是刻意的模仿,又或许只是随意的敲打,手里的“银钲”在小木棒的敲击下,声脆如玉,吸引着周围人的目光,冬日阳光下,那两三个孩子的无忧无虑感染着所有人。
忽然一声脆响,那冰制的“银钲”,终究是不堪重负,如玻璃般应声而碎,大人们带着些许的遗憾,但更多带着一副“幸灾乐祸”的调笑样子。而孩子们则有些愕然,骤然失去一个“快乐源泉”,难免有点小失落,但这一份失落来得快,去得也快,没一会他们又找到了一面“银钲”,玉磬声依旧,嬉闹声依旧,久久不散…
对于孩子们来说,身边的快乐有很多很多,树上的虫,脚下的蚂蚁,身边的伙伴,手里的糖果…孩子们手里的“银钲”无损生灵,无碍他人,只是自然给予的一个小玩具罢了。
所以,冰碎后,孩子们在想什么?没那么复杂,没那么些多愁善感,大概率是想着下一份快乐在哪里吧。
求小学古诗:稚子弄冰译文及注释
稚子弄冰
杨万里 〔宋代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银钲 一作: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玻璃 一作:玻瓈)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铮。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美玉摔碎般的声音。
注释
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钲: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磬(qìng):四声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更多知识点可关注下北京新东方小学全科教育的小学语文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