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枕而卧》的典故出自《战国策·齐策四》。故事中,孟尝君(田文)的门客冯谖(xuān)曾三次弹剑而歌,表达了他的不满和希望。冯谖在孟尝君的资助下,成功游说齐国和梁国,使孟尝君在齐国重新受到重用。孟尝君对冯谖的才能和贡献表示赞赏,并称赞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冯谖回答说:“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意思是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才能免去被猎人追捕的危险。现在您只有一个安身之地,还不能高枕无忧,请您让我再为您营造两个安身之地吧。
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困境时,应该多做准备,以便在危险来临时能够有所应对,而不是过于自信地高枕无忧。它也提醒人们,在成功和安逸面前,要保持警惕,不断进取,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和变故。
高枕而卧——成语的由来与寓意
成语“高枕而卧”源于《战国策·魏策一》,是中国古代成语中富有哲理的一则。它不仅揭示了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一、成语的出处
“高枕而卧”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魏策一》中的一段话:“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这段话出自战国时期,当时秦国强大,各国纷纷向秦国称臣。魏国的大王为了国家的安宁,采取了事秦的策略,使得楚国和韩国不敢轻易侵犯魏国。在这样的背景下,魏国的大王可以安心地“高枕而卧”,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
二、成语的寓意
“高枕而卧”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把枕头垫得高高的,安心地睡觉。它比喻在安全无忧的环境中,可以放松警惕,享受安宁的生活。这个成语的寓意有以下几点:
追求和平安宁的生活:成语中的“高枕而卧”反映了人们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希望在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的环境中生活。
强调警惕性:虽然成语中描述的是一种无忧无虑的状态,但实际上也提醒人们,在享受安宁的同时,不能放松警惕,要时刻保持对周围环境的关注。
警示盲目乐观:成语中的“高枕而卧”也警示人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安宁而盲目乐观,要居安思危,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做好准备。
三、成语的演变
“高枕而卧”这个成语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其含义和用法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古代,它主要用来形容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状态。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成语的用法逐渐扩大,可以用来形容个人在安全无忧的环境中享受生活,也可以用来形容国家或社会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中发展。
四、成语的应用
政治领域:形容国家领导人或政府官员在国内外形势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安心地工作,不必担心外部干扰。
经济领域:形容企业在市场环境良好、经营状况稳定的情况下,可以放心地发展,不必担心经济风险。
生活领域:形容人们在家庭和睦、生活无忧的情况下,可以享受幸福的生活。
总之,“高枕而卧”这个成语,源于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寓意深刻。它不仅反映了人们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也警示人们在享受安宁的同时,不能放松警惕。在当今社会,这个成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平,居安思危,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