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危不顾”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当时,魏国派遣邓艾、钟会、诸葛绪三路大军联合进攻蜀国。蜀国后主刘禅投降,大将姜维被迫投降,但他一心想恢复蜀国,于是鼓动钟会杀掉邓艾,然后准备出兵长安杀司马昭叛乱。
在这个关键时刻,钟会的部将夏侯和、羊琇、朱抚三人表现出了极高的勇气和忠诚,他们临危不顾,坚决反对钟会进行叛乱。最终,他们的行为得到了历史的肯定和赞扬。
这个成语“临危不顾”的意思是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形容人在危难时刻表现得非常英勇和坚定。该成语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留王传》
临危不顾——三国英雄的壮烈事迹

成语“临危不顾”源于三国时期的一段壮烈故事,它不仅展现了英雄的英勇无畏,更体现了忠诚与担当的精神。
一、成语的由来

“临危不顾”最早见于晋代陈寿所著的《三国志·魏志·陈留王传》。故事发生在魏国派三路大军进攻蜀国之际,蜀国大将姜维在形势危急之时,部将夏侯和、羊琇、朱抚三人面对生死,临危不顾,坚决反对钟会进行叛乱,展现了极高的忠诚与勇气。
二、故事背景

三国时期,魏国派大将邓艾、钟会、诸葛绪联合灭蜀。蜀国后主刘禅投降,大将姜维被迫投降。姜维一心想恢复蜀国,便鼓动钟会杀掉邓艾,然后准备出兵长安杀司马昭叛乱。在这关键时刻,夏侯和、羊琇、朱抚三人临危不顾,坚决反对钟会进行叛乱。
三、英雄壮举
夏侯和、羊琇、朱抚三人在面对生死关头,毫不畏惧,坚决反对钟会叛乱。他们深知,一旦钟会成功,蜀国将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在这场关乎国家命运的斗争中,他们临危不顾,挺身而出,为保卫蜀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四、成语的影响
“临危不顾”这一成语,不仅体现了英雄的英勇无畏,更传递了忠诚与担当的精神。它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要勇敢地站出来,为正义和真理而战。
五、成语的传承
“临危不顾”这一成语,在历史长河中传承至今。它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成语“临危不顾”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三国时期英雄的英勇无畏和忠诚担当。在新时代,我们更应该传承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