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屈大申》的典故出自《左传·昭公七年》。故事中,晋国国君晋平公在祭祀时,大夫韩宣子负责主持祭祀,他的儿子韩起(即小屈)作为助手。祭祀结束后,晋平公询问韩起是否满意这次祭祀。韩起回答说:“祭祀时我有些不满,因为我的助手韩起(即大申)表现得非常出色,我担心他可能会超过我,所以我有些不高兴。”
晋平公听后,便问韩起:“如果你不满意,那么你希望如何处理呢?”韩起回答说:“我希望晋平公能够将韩起调离我的身边,让他去其他地方任职,这样我就能够安心了。”
晋平公听后,便将韩起调离了韩宣子的身边,让他去其他地方任职。后来,韩起在新的岗位上表现出色,得到了晋平公的赏识和重用。
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方面表现非常出色,甚至超过了他的上级或长辈,使得上级或长辈感到不满或不安。同时,也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新的岗位上表现出色,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机会。
小屈大申——成语典故解析
成语“小屈大申”源于古代,意指在小事上暂时受委屈,以求在大事上获得更大的成就。这个成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教导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忍耐的意志。
一、成语的起源
“小屈大申”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史记·淮阴侯列传》。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平定天下后,封韩信为淮阴侯。韩信原本是项羽的部下,因不满项羽的猜忌和猜疑,投奔刘邦。刘邦虽然重用韩信,但韩信心中仍有不满,因为他认为自己有更大的才能,却只能屈居人下。
二、典故的背景
韩信在刘邦手下担任重要职务,但他始终未能得到刘邦的充分信任。在一次宴会上,刘邦故意让韩信坐在下座,韩信心中十分不悦。韩信并没有因此而心生怨恨,反而以更加忠诚和努力的态度去辅佐刘邦。他深知,只有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才能赢得刘邦的信任和重用。
三、成语的含义
“小屈大申”中的“小屈”指的是在小事上暂时受委屈,“大申”则是指在大事上获得成功。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忍辱负重的精神,不要因为一时的委屈而放弃追求更大的目标。
四、成语的启示
1. 忍辱负重: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这时,我们要学会忍辱负重,保持冷静和理智,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挑战。
2. 长远眼光: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迷惑,要相信通过努力,最终会取得成功。
3. 忠诚敬业: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忠诚和敬业都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只有忠诚于自己的事业,才能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五、成语的应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将“小屈大申”这个成语应用于各个方面。例如,在工作中,面对领导的批评和同事的误解,我们要学会忍辱负重,保持敬业精神,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会得到认可和重用。在人际关系中,我们要学会宽容和理解,不要因为一时的委屈而伤害他人,要相信通过真诚的沟通,能够化解矛盾,增进友谊。
成语“小屈大申”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学会忍辱负重,保持长远的眼光和忠诚的敬业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小事上受委屈,最终在大事上取得成功。让我们以这个成语为鉴,勇敢面对人生的挑战,追求更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