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杼择邻》的典故出自《后汉书·仇览传》。故事讲述了东汉时期,仇览担任亭长时,为了改变一位名叫陈元的恶少的行为,采取了一种特别的教育方式。陈元母亲靠纺线织布维持生计,仇览了解到陈元母亲非常爱儿子,于是利用这一点来感化陈元。
仇览先向陈元的母亲表达了敬意,并请求她允许自己将陈元的织布机搬走。陈元的母亲感到非常奇怪,但仇览解释说,陈元是一个恶少,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他的行为将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陈元的母亲被仇览的真诚和关心所感动,同意了他的请求。
随后,仇览将陈元的织布机搬到了自己的住处,并亲自为陈元母亲纺线织布。同时,他开始教导陈元学习读书和做人的道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陈元逐渐改掉了恶习,成为了一个有品德的人。
这个故事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榜样的力量。仇览通过巧妙的方式,改变了陈元的行为,同时也为陈元的母亲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和影响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
断杼择邻——孟母教子的智慧之光
成语“断杼择邻”源于中国古代的著名典故,讲述了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惜三次迁居,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成长的故事。这一故事不仅体现了孟母的教子智慧,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
一、典故背景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小时候,家境贫寒,但他的母亲孟母却是一位深明大义、教子有方的女性。为了给孟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孟母不惜一切代价,最终成就了孟子成为一代大儒的伟业。
二、断杼择邻的故事
孟子小时候,孟母带着他居住在一个屠宰场附近。孟子好奇心强,经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担心他荒废学业,便决定搬家。新家附近又是一个酒馆,孟子又沉迷于饮酒。孟母再次搬家,但这次家附近是一个学校,孟子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逐渐成长为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孟母用“断杼择邻”的故事来教育孟子。她将正在织布的纱线割断,告诉孟子:“子之学,若吾断斯织也。”意思是,如果孟子中途放弃学业,就像这断了的纱线,永远无法织成布。孟母通过这个故事,告诫孟子要持之以恒,不可中途放弃。
三、断杼择邻的启示
“断杼择邻”这一典故,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1. 环境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孟母三次迁居,就是为了给孟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这告诉我们,在选择居住地、交友等方面,要慎重考虑,尽量选择有利于自己成长的环境。
2. 持之以恒,不可中途放弃。孟母用“断杼择邻”的故事,教育孟子要持之以恒,不可中途放弃。这启示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
3. 教育子女要有耐心和智慧。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惜一切代价,最终成就了孟子。这告诉我们,作为父母,要关注孩子的成长,用智慧和耐心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成语“断杼择邻”不仅是一个关于孟母教子的故事,更是一种智慧的光芒。它告诉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环境、信念和耐心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让我们以孟母为榜样,努力成长,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