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孩子今年五年级,现在帮他准备初中的知识会不会太早
- 教案,我支持在教科书上写,你们呢
- 家长花重金把差生放在重点中学尖子班,这样做孩子是否能够考出优异成绩为什么
- 孩子不提前学习拼音和加减法到底行不行上一年级会不会跟不上课
- 教书十二年,这几年越发不愿参加各种教学比赛,职称看淡,正常吗
- 为什么一大半的大学生甚至研究生父母连小学生的英语都辅导不了
- 你认为目前一些地区学校推行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价值吗
- 孩子一年级,老师说上课不认真,已经丧失学习积极性了,课堂作业不太愿意做,怎么办
- 2019年,一线教师最希望减掉的负担有哪些欢迎补充
- 现在中国式的“拔苗助长”教学,真的对孩子好吗
孩子今年五年级,现在帮他准备初中的知识会不会太早
我们知道当孩子进入五六年级的时候,意味着孩子的小学学习生活进入到了高段的学习。小学学习分成低段,中段和高段。高段的学习家长就必须要考虑一个问题,小升初的衔接。我们知道相比初中的中考,小升初的考试的重要性不是那么重要,但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对于孩子基础的巩固。
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所承担的就是扎实基础。这里的基础不光是基础的知识,更是能力的具备。我们知道小学阶段如果你的学习等能力很强,那么进入初中后,你就会很快地适应学习环境。但是如果小学阶段你不具备应有的能力,到了初中后,你的学习就会异常的艰难。因此我们说小学阶段的学习很重要。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放到现在依然警醒着我们。虽然我们说孩子目前是在五年级,还有两年的时间才会涉及到初中的学习,但是,作为家长要为孩子提前准备。因为知识的学习越早接触孩子的陌生感会越低。当我们现在回过头来就会发现,我们过去做的作业非常简单,不是我们的脑子变聪明了,而是我们的阅历增加了。孩子也一样,当他越早接触新的知识,甚至是难一点的知识,虽然他可能会看不懂,没关系,只要他能囫囵吞枣地读就行,当他真正进入到初中学习的时候,他就会突然醒悟,这些知识就不再是拦路虎了,孩子的学习就不会那么艰难了。
因此,我们说作为家长非常有必要这么去做。帮助孩子提前学习。
教案,我支持在教科书上写,你们呢
教案,写在教科书上,这个建议很不错。
我就是把教案写在教科书上的,也要求学生把笔记做在课本上。
上学期,教研室的领导到我们学校推门听课,没有给任何人打招呼,直接推开了教室的后门,进入课堂,那节课正是我在上初三物理的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的内容,我从内心来说,很反感这种推门听课的方式,打断了老师上课的思路,影响了老师的发挥和学生的听课。
下课后,教研室的领导问我,你上课怎么没有备课本?我回答道:“我的确没有备课本,备课本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已,没有几位老师上课时拿着备课本上课,备课包括了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课后反思,我把这些全部备在了头脑中和教科书上。我把教科书递给领导看,书上写的密密麻麻,领导认真翻了翻教科书,说了五个字:“不错,真仔细!“
第二节课开始评课,我以为教研室领导要把我当做一个典型来批评,我也准备了一些话语来应付教研室领导,首先领导让我发言,说一说这节课是如何上的?重难点是什么?突破了没有?自我评价这堂课怎么样?我按照领导的提问,逐一回答完后,领导很满意。
关于备课本一事,领导很赞成我的做法,并用手机拍了照,带回去讨论后,准备全区推广,从此以后,我们学校的老师都把教案备在教科书上。
家长花重金把差生放在重点中学尖子班,这样做孩子是否能够考出优异成绩为什么
以我的亲身经历来告诉你差生进入重点中学,会发生哪些结果。
我中考考上的是省重点高中里的重点班,每年的高考理科状元几乎都是出自我们学校。我们班上有两个家里是省里领导的孩子,被塞了进来,入学后第一周的摸底考试,他们排名最后两名;在接下来的高中三年里,他俩几乎稳坐我们年纪最后两名,高考其中一个人三本线都没上,转到一个普通高中复读,另一个走体育特长生路线。在我们学校其他非重点班里,也有靠关系被硬塞进来的学生,最后无一例外都勉勉强强上了个大学吧。
重点中学之所以是重点中学,必然满足两个条件:1、学校环境和师资力量以及教学经验远远超过其他学校;2、小比例选拔优质生源,无论在哪个省市,重点中学的入学选拔都是很残酷的吧。
那么,重点中学的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正常互动是怎样的呢?
由于生源基础好,就是说这些考上重点中学的学生无论在知识结构,还是知识掌握,毫无疑问都是佼佼者,那么老师在课堂中巩固基础知识所花费的时间会更少,会有更多的时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样,由于学生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的效率提高,他们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课本以外的内容。
所以,重点中学的老师和学生始终处于教学相长的良性状态中,学生们从学习中获取更高级别的优越感,这种心理状态讲更加有助于他们的学习。
我们都知道,无论在哪个国家,教育阶段就是一个不断筛选人才的阶段,竞争激烈,重点中学里的竞争就更加白热化。我们这里所谓的“差生”就是没有自食其力考上重点中学的学生,那么凭着外界力量的相助,把他们硬塞进重点中学会怎样呢?
首先,他们的自尊心会被一点点消磨掉,变得自卑和敏感。对于学生来说,成绩好坏显然在目前是衡量他们的优秀程度的第一要素,靠关系进入重点中学这件事,就已经让他有个“低人一等”的认知,由于始终处于班级的下位圈,他们在日常的学习中相对吃力,心理上的弱势加上成绩上的弱势,势必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如果一个人很少能在主流的社会环境中感受自身的优越感,对于他未来对自己的社会定位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其次,重点中学一个班级的学生不会太少,老师精力有限,做不到给整个班级取长补短,常规做法是扬长避短,力保班级上位圈、稳定中位圈、看好下位圈,所有任课老师的精力至少80%以上会放在成绩处于上位圈和中位圈的学生中,那么差生本身基础不好,后期还得不到强有力的教学支持,被淘汰的概率是一步步稳定加大的。
我大四的时候是在一个重点高中实习,我们的实习期是三个月,完全可以看出那些靠着家庭关系硬挤进重点中学的孩子,他们的精神压力非常大,状态和其他学生相比,非常不好。
所以呢,我的观点是“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差生进入重点中学,虽然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优秀的老师,可是往往会无福消受,最后还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入不敷出。
——哀家猫太后,一年级小豆包的娘,欢迎一起探讨如何教育熊孩子。
孩子不提前学习拼音和加减法到底行不行上一年级会不会跟不上课
谈点自己的体会。
我是一所省级示范园的高级教师,幼儿园不能教拼音和数学的组成分解,但对于马上小学的孩子,如果不能提前掌握拼音和数学的最基础的知识,孩子在上一年级的时候面临的压力是非常大的。这种压力也转换到了家长的心里。
我家今年有孩子上一年级,由于没有提前介入数学拼音等知识,孩子在班上,在学习上,在心里,包括作为家长的我们都有很大的压力。
班上老师经常表扬的学生都是在外面参加幼小衔接学习了一年的孩子。老师称呼这类型的孩子为学霸。作业评比和回答课堂提问和没参加培训的孩子那完全是两回事。
我没让孩子参加幼小衔接的想法和上面很多人一样,怕孩子上小学不愿意学。现在我觉得这种想法好像不太对,当初应该是让孩子去培训,这样子孩子在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会比较顺利。家长的压力也不太大。
开学两个月,学校马上就要体育达标考试。现在每天下午放学回家马上完成语文数学老师布置的各项要求,家长签字完成任务的情况。紧跟着练习跳绳,丢沙包,立定跳远,仰卧起坐等。这些项目都是有时间和数量要求的。所以从个人的体会讲,还是有必要在孩子大班的下学期送孩子去学习学习!
教书十二年,这几年越发不愿参加各种教学比赛,职称看淡,正常吗
肯定不正常!因为有的比赛乃至职称评定的结果,人为操作的痕迹太明显,没关系之人几乎难以入围,所以,提问之人,或许感受到了失望的伤感,再也不愿涉入相应的竞争!
为什么一大半的大学生甚至研究生父母连小学生的英语都辅导不了
说句实话,据本人观察,高中毕业后,真正能依靠英语吃饭生存的百不抽一,但是在学校时,英语将大部分精力给学生增加了负担,教育难道不是德智体全面发展?这英语可减为副课,
你认为目前一些地区学校推行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价值吗
关于“高效课堂”我有话要说。
最近几年来,教育界最热的词恐怕也算是“高效课堂”了。关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至今争议更大,对其价值也多有诟病。
只要随便翻阅教育类媒体,关于高效课堂的文章会扑面而来,高效课堂确实很“热”。 按理说重视课堂教学,关注课堂教学改革,本应让人欣喜,让人高兴。但如果冷静地思考,审慎的分析,怎么叫人也兴奋不起来。如此过度热的背后,潜存着过多的忧虑和不安。
我们知道,教学是一项很严肃、很有科学性的工作。课堂教学更有其规律特点,它来不得浮躁,来不到浮夸,更不像我们搞工业生产和建设。目前的高效课堂“热”,其实质是暴露了我们教育界的一些不良的倾向,好大喜功,好整热闹,好造新闻,好搞运动,急功近利,浮躁不安。我们不妨认真的思考分析一下,国内外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歇过,各种方式模式的探索也未停止过,到今天真正解决了课堂教学效益不高的问题了吗?回答是否定的。新课程改革之前的几十年,各地各校都在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大伤脑筋,也都作了不少改革的实验。新课程改革开始后,新的课程理念,教育理念,教学理念,课堂理念,让众多的教师感到很迷茫。通过十多年的学习探索,我们发现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仍未解决,于是各地纷纷开展“有效教学”的探索,课堂教学低效的问题还未真正破解,刚有了进展,一夜之间,又大搞“高效课堂”。
人们不禁要问,有效的问题还未解决,怎么能实现高效呢?当然,高效课堂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且确有像江苏的洋思中学,山东的杜郎口中学等一批学校探索取得成功。但对于我们一般地区和学校而言,想在短期内跨越有效教学去搞什么高效课堂,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没有实现有效,怎能达到高效,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脱离实际,违背规律,是教学行政化、运动化,特别是对一些学校初步探索形成的教学模式,便惯于“高效”的词句,似乎就是“高校课堂”了。 我们不能不对其“大跃进”式的改革说声“休也”,教学原本不是这样搞,也不能这样搞。
对全国一些地方出现的高效课堂“热”应该尽快“降温”了。
首先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冷静,各级教育科研部门要慎重,要敢于说真话,说实话,切不可让高效课堂的热浪冲昏我们的头脑;
其次是我们的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和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扎扎实实的抓教学,抓改革,从学理论,更新观念,抓教师专业技能提升,提高教学效益这些最基本的细节做起,先使我们的教学做到“有效”,在此基础上在探索怎么实现“高效”;
最后,我们要说中国的教育改革和教学改革切不可以让浮夸之风盛行,那样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高效课堂“热”要降温!
孩子一年级,老师说上课不认真,已经丧失学习积极性了,课堂作业不太愿意做,怎么办
一年级的孩子正经历着幼升小的关键时期,以玩为主的生活,一下子转为以学习为主的生活,在这样的转型期间,说孩子丧失了学习积极性,这个教师的业务能力,就值得怀疑了。入学不久的一年级的小朋友,上课不认真,课堂作业不太愿意做,这是再正常不过的表现,学习兴趣才刚刚开始培养,就说孩子丧失了积极性,这是哪门子心理学说啊?这位家长,千万别心急,听我慢慢跟你道来。首先得肯定你孩子的智商不低,上课不愿意听讲,一定是做别的事情了,不是傻痴痴地呆在那儿;不愿意做作业,这很调皮,一个天真、淘气的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一定是很可爱的!只要孩子智商不低,一旦开窍了,他的聪明才智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得以展现。其次,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可以慢慢地培养的。这样的孩子很好强,特别喜欢大人们的夸奖。一年级的学习内容很简单,不靠老师,在家都可以培养。家长每天抽出几十分钟,翻翻孩子的书,陪孩子一起读,一起写,孩子顺利时,及时予以夸奖,你一夸奖,孩子就有了兴趣;孩子不顺利时,千万不要大吼大叫,更不要施以暴力,否则,就会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桩苦差事,给孩子的心理造成负担,我们只有变着花样,让孩子轻松愉快地学会,孩子的学习兴趣就会培养起来了。孩子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学校里轻轻松松地跟上教学进度,也就能兴致勃勃地听老师讲课,老师也就会另眼相看了,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对着全班学生的面一表扬,孩子的学习积极就被激发出来了,还愁他不做作业吗?最后得提醒的是,做家长的,要尽可能地争取老师对孩子特别的关注,启蒙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如果跟老师的关系搞僵了,那孩子的发展将遭受到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谨供参考。
2019年,一线教师最希望减掉的负担有哪些欢迎补充
作为一线的高中教师我只想好好的教书,我最希望减掉的负担有:
1.取消一些没必要的会。学校的会特别多:每周一全体的教职工例会,教研组会,备课组会,班主任会,党员会,考试质量分析会,家长会,班会,代课老师联习会,青年教师培训会,新教师拜师会,扶贫会,政治学习,年级组会,新课改培训会……多如牛毛,其实有些会是没必要每周开如教职工大会,扶贫会,政治学习会等,也可以通过文件,微信,qq,网络传达。
2.取消假期的学习。每年暑假教育主管部门都会安排老师署期学习,老师好不容易有个休息时间来自由支配,却被这些意义不大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占有如:《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巜公务人员礼议》,《公共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等学习,学完还要做作业、考试算学分并与考核晋级挂钩。(见下图)
3.各种总结,反思。每到学期末让老师写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反思,心得体会,还要求手写,大多老师都是从网上下载,没有任何意义。
4.规定性的听课。我校规定30岁以下教师每周听3节课,30~35岁老师每周听2节课,35岁以上每周1节,学校初衷是好的,通过听课促进老师学习,但若硬性规定就成了负担,同科老师的课大多时间一致,有时没办法只有听其他学科。
5.纯手工教案。从教多年写的教案已多的数不清了,备课写教案本是老师份内之事,可如果规定必须手写,按课时备课,还要求写教学反思,一月一查就显得任多就很繁重了。像我带数学一周5天14节课,每天要备近2节课,每天还要上课,改作业,辅导,开会,研究教材的时间就不多了。教案也就是今年抄去年,最多修改一下。其实教案完全可以借鉴网上的优秀教案,修改添补打印出来,也可以实行集体备课,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研究教材,设计教学。
6.政治学习,政治笔记。不要认为政治学习是党员的特权,其实所有老师都有政治学习,还要求抄一定数量的笔记。
7.空档值日,值周。现在学生安全已成了学校的头等大事,这可苦了所有老师。早上,中午,晚上都要早来晚走,在校园内巡查,就是下课期间也要在楼道上值班。
8.不断改变教学模式方法。学校刚才学习了杜郎口“三三六”教学模式,不到两年又学习“六位一体”教学模式;不久又是“导学案”模式;“三环五步”教学模式。没有一个固定持续性的模式。
7.扶贫。扶贫这是近两年的政策,可教育扶贫,让老师走乡串户去污问贫困户有多大用处。老师一不懂技术,二无钱财,就是去和贫困户聊聊天,照个像能让人家脱贫吗?该发的贫困补助有政府和学校管着。
总之,大多数老师都想安安静静的研究教材,教书育人,但却总被这些琐事缠着。
现在中国式的“拔苗助长”教学,真的对孩子好吗
谢邀。
“拔苗助长“,指的是有些人求胜心切,超之过急,不按照事物客观规律去办事的行为。大家都知道,这种行为是错误的。
我们的国家,根据儿童、少年、青年的年龄特征,身体发育和智力开展情况,颁布了各个学段、学年、学期的《教学大纲》,规定了恰当的学习任务,制定了《考纲》,并具体地把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学习任务,具体地偏排、落实到了每个学段、每个学年、每个学期、每个单元、每篇教材之中了的。学校、学生,只要完成了教、学任务,就是水到渠成了。
在现阶段,为什么社会上又出现了对孩子采取“拔苗助长“的教育和培养现象呢?
一是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但又不懂教学规律,认为只要强迫孩子多学习就是好事。疏不知这也和孩子吃食物一样,并不一定是吃得越多就会对身体越好的。
二是有极少数学校教师,为了获取自已的名利,不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教学,搞超《纲》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任务,成了“拔苗助长“的实施者。
三是社会上多如牛毛,乱七八糟的什么特长班、培训班、补课班,他们抓住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心理,其实他们这些人中很多的是没有教师资质,既不熟悉《教学大纲》,也不懂什么教学规律。以掏家长的腰包为目的,干的确是对孩子“拔苗助长“推手的勾当。
以上发言,仅是一已之见。如有不妥,请同网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