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摸棱两可》的典故,摸棱两可——成语的由来与演变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30 09:32:37 浏览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摸棱两可”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说话或做事不明确,不坚定,两边都不偏袒,给人一种模糊不清的感觉。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于唐朝的政治家苏味道。苏味道在武则天时期担任宰相,他为人圆滑,善于揣摩上意,处理政务时常常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以避免得罪任何一方。因此,后人用“摸棱两可”来形容那种含糊其辞、不明确表态的行为。

具体来说,苏味道在处理政务时,总是尽量不明确表态,而是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以便在政治斗争中保持中立。这种态度虽然可以避免得罪任何一方,但也导致他在政治上没有明确的立场,被人称为“模棱宰相”。后来,“摸棱两可”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那种含糊其辞、不明确表态的行为。

摸棱两可——成语的由来与演变

成语“摸棱两可”源于中国古代,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本文将为您揭示这个成语的由来及其演变过程。

成语的起源——苏味道的故事

“摸棱两可”这个成语的起源与唐朝的宰相苏味道密切相关。苏味道,字昌明,是唐朝贞观年间的著名政治家。他在位期间,以圆滑世故、处事不决著称。

苏味道的处世哲学

苏味道在处理政务时,常常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他认为,处理事情不应决断得太清楚,以免出错后遭到追究。因此,他常常以模糊不清的态度来处理问题,这种做法被称为“摸棱以持两端”。

成语的演变

据《旧唐书·苏味道传》记载,苏味道在位期间,有下属向他请示工作时,他总是习惯性地抚摸床棱,喃喃自语:“这样办也行,那样办也行。具体怎么办,你们自己看着办,不要再问我了。”

苏味道的绰号——苏摸棱

由于苏味道这种处事风格,他的下属给他起了个绰号叫“苏摸棱”。这个绰号后来演变成了成语“摸棱两可”,用来形容那些含糊其辞、不明确表态的人。

成语的用法与含义

成语“摸棱两可”在现代汉语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对事情不置可否、是非不分的人。它含有贬义,意味着这种态度是不负责任的,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成语的启示

成语“摸棱两可”虽然带有贬义,但它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明确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勇于承担责任,避免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

成语的传承

成语“摸棱两可”自诞生以来,便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广泛运用。许多文人墨客用它来描绘那些圆滑世故、不务正业的人物形象,使其成为汉语成语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成语“摸棱两可”的由来与演变,不仅反映了古代政治家的处世哲学,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丰富的语言文化。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当学会运用这个成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要警惕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努力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