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材疾足》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才能出众、行动迅速的人。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原文是:“平原君曰:‘夫赵王之将,有高材疾足者,不能进。’”这句话的意思是,平原君认为赵王手下的将领中,有一些才能出众、行动迅速的人,但却无法得到提拔。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具有卓越才能和敏捷行动力的人,他们在各个领域都能够迅速应对各种挑战,并取得出色的成绩。
高材疾足——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成语“高材疾足”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典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生哲理。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读这个成语的由来及其背后的故事。
成语起源——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高材疾足”这个成语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淮阴侯列传》。其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秦始皇去世后,秦朝失去了统一的象征——鹿,天下群雄纷纷争夺鹿的位置,以求得天下霸权。当时,韩信的谋士蒯通曾劝韩信自立门户,与项羽、刘邦三分天下。蒯通认为,天下英杰都渴望成就一番事业,只有那些才能高而行动迅速的人才能在争夺中脱颖而出。
蒯通与韩信——智谋与忠诚的较量
蒯通,本名蒯彻,因与汉武帝刘彻同名,所以在《史记》、《汉书》中为了避讳,被史家改为“通”。他足智多谋,是韩信的谋士。韩信并没有采纳蒯通的建议,最终因罪被贬为淮阴侯,最终被吕后以谋反罪名处死,并夷其三族。韩信临死时,只后悔当初没有听蒯通的话,才落得如此下场。
刘邦与蒯通——忠义与智慧的碰撞
刘邦听说蒯通曾劝韩信三分天下,十分生气,立刻下令抓捕蒯通,打算烹杀了他。蒯通在狱中对刘邦大呼冤枉,引用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典故,表示自己只是为韩信出谋划策,而当时群雄并起,谁都想成就一番事业,刘邦为何要杀尽这些有才之人呢?刘邦听后觉得蒯通说的有道理,也算是个忠义之人,便赦免了他的罪。
成语内涵——才能与行动的完美结合
成语“高材疾足”中的“高材”指的是才能高,而“疾足”则表示行动迅速。这个成语寓意着,一个人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不仅需要具备出众的才能,还需要有迅速的行动力。只有将才能与行动完美结合,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成语影响——激励后人奋发向前
成语“高材疾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在各自的领域努力拼搏,追求卓越。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科技领域,这个成语都成为了人们追求卓越、奋发向前的精神动力。
成语“高材疾足”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它告诉我们,只有具备高深的才能和迅速的行动力,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功。让我们铭记这个成语,传承经典,启迪人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