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的平民时代是指国民政府北伐成功后,北京改名为北平,中南海作为政治中心的地位逐渐失去,迎来了一个短暂的平民时代。以下是中南海在平民时代的具体情况:
1. 历史背景: 中南海和北海建筑群的雏形基本定型于明代,金、元时期这里已是帝王宫苑。辛亥革命后,中南海依然是权力的象征,成为北洋政府的总统府,经历了多位总统的更迭。
2. 平民时代的开始: 1927年国民政府北伐成功,北京改名为北平,失去了政治中心的地位。中南海也因此迎来了一个短暂的平民时代。
3. 中南海的开放与管理: 1928年12月13日,中南海董事会致函北平市公务局,邀请其参加中南海管理筹备工作。董事会提出,中南海的经费出自民众,应归市民直接管理,以供游人之玩赏。
4. 房产管理与使用: 园内的居仁堂、喜福堂、欢乐庄等100余间房屋被国立北平图书馆筹备委员会借用,直到1929年新馆建成才迁出。赐福堂、永福堂、颐园被中国大辞典编纂处使用,静谷的房屋被民国政府交通部北平短波无线电台占用。
5. 维护与清理: 时任北平市公务局局长华南圭曾痛陈中南海“牲畜践踏、污秽不堪”,在市政府的干预下,房产的收回和清理工作陆续展开。
6. 文化与社会意义: 中南海作为历史悠久的皇家园林,其开放和归还民众管理,象征着一种还权于民的努力,旨在杜绝过去的政治腐败和滥用,供民众观赏和享用。
综上所述,中南海的平民时代是一个短暂但重要的历史阶段,它标志着中南海从政治中心向公共资源的转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民主和公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