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统与汪伪在上海的金融血战,金融战的重要性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7 19:57:52 浏览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军统与汪伪在上海的金融血战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场激烈斗争,主要集中在1941年。以下是这一事件的主要经过:

1. 背景: 1939年,汪精卫在日本人的庇护下回到上海,成立了一个用“和平”粉饰的“伪国民政府”。 1941年1月6日,汪伪政府在南京成立了伪中央储备银行,并迅速在上海设立分行,发行“中储券”作为沦陷区的通用货币。

2. 冲突的开始: 1941年1月30日,汪伪中央储备银行上海分行的金融专员季翔卿被军统特工暗杀。 2月20日,伪中储银行上海分行本部遭到两枚手榴弹的突然袭击。 3月3日,中储沪分行办事员富荣炳遭枪击受伤。 3月21日,伪中储银行第五次理事会调查处副主任楼侗被刺毙命。

3. 汪伪的反击: 在此情况下,汪伪政府震怒,特务头子李士群拘捕四行职员作为人质,并公开声明“如果一人被害,必拿四行十人抵命”。 1941年3月21日深夜,汪伪“76号”特务在霞飞路赛仲路口江苏农民银行宿舍门前制造了一起血案,误以为这里是中国的银行宿舍,特务们架好机枪,狂揿宿舍门铃,导致多名银行职员被杀害。

4. 后续影响: 在这次金融血战后,汪伪政府通过暴力手段推行“中储券”,严重威胁到国民党政府的“法币”地位。 最终,经过调停,汪伪特工总部和军统局上海区分别停止了对金融界的武力行动,上海租界恢复了表面的安逸。

这场金融血战反映了当时各方势力在上海的经济和金融控制权的激烈争夺,对上海乃至整个沦陷区的金融形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抗日战争时期,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成为了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军统与汪伪在这片土地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金融血战,双方在金融领域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背景:金融战的重要性

金融战是抗日战争中的一种特殊战争形式,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还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胜负。在金融战中,控制货币发行权、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就能对敌方经济造成致命打击。

军统的金融策略

军统在金融战中采取了多种策略,主要包括:

打击汪伪金融机构:军统特工在上海等地对汪伪金融机构进行破坏,使其无法正常运营。

控制金融市场:军统通过特工网络,控制金融市场,使汪伪货币贬值,削弱其经济实力。

发行假币:军统特工在上海等地大量发行假币,扰乱汪伪金融市场,使其经济陷入困境。

汪伪的金融反击

面对军统的金融战,汪伪也采取了相应的反击措施,主要包括:

加强金融机构管理:汪伪政府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管理,防止军统特工的破坏。

发行中储券:汪伪政府发行中储券,试图取代法币,稳定金融市场。

打击军统特工:汪伪政府成立特工组织,对军统特工进行打击,以保护其金融利益。

典型案例:1941年上海中储券血案

1941年2月1日,上海中储券血案爆发。汪伪政府强行推行中储券,导致上海金融市场混乱,引发民众不满。军统特工趁机发动袭击,导致汪伪专员季云卿被杀。此事件成为军统与汪伪金融战的一个重要节点。

军统与汪伪的较量:76号特工总部

在金融战中,军统与汪伪的较量还体现在特工组织上。汪伪特工总部76号是专门对付军统特工的组织,其成员凶残有谋略。在抗日战争期间,76号特工总部对军统特工进行了大量暗杀和破坏活动,成为军统与汪伪金融战中的一股强大势力。

经过长时间的金融战,军统在金融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削弱了汪伪的经济实力。这场金融战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无数特工在战斗中牺牲。金融战的胜利,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警示后人,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