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驷马高门》的典故,驷马高门的由来与寓意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7 19:26:59 浏览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驷马高门》的典故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贵族孟尝君(田文)在封地薛(今山东滕州东南)广结宾客,礼贤下士,声名远播。他的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包括各种才能的人。孟尝君不仅善于用人才,还以仁义著称,对食客关怀备至,使得食客们对他忠心耿耿。

有一次,孟尝君的一位食客冯谖(音xuān)被派往薛地收债。冯谖到薛地后,并没有按照孟尝君的吩咐收取利息,而是将债券全部烧毁,并对薛地的百姓说:“孟尝君说了,这些债务一笔勾销,不用再还了。”薛地的百姓非常感激孟尝君,认为他是一位仁义之人。

后来,孟尝君因政治原因被齐王罢免,回到封地薛。薛地的百姓听说孟尝君回来,纷纷扶老携幼,夹道欢迎。孟尝君见此情景,感慨地说:“我亲眼看到冯谖烧毁债券的效用,才真正体会到‘得士者昌,失士者亡’的道理。”从此,孟尝君更加重视人才,礼贤下士,名声更加显赫。

“驷马高门”的典故由此而来,形容孟尝君因广结宾客、礼贤下士而声名远播,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这个典故也常用来比喻一个人因为才能出众、品德高尚而受到众人的敬仰。

驷马高门的由来与寓意

“驷马高门”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一个典故,它不仅描绘了一个显赫家族的威仪,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道德寓意。

典故背景

这个成语的故事发生在西汉时期,讲述的是一位名叫于公的郡狱吏。于公为人清正廉明,执法公正无私。在他任职期间,坚持为郡内一位孝妇鸣冤叫屈,最终在新任太守的帮助下,为孝妇平反昭雪。因此,于公在当地赢得了极高的声望。

建生祠与驷马高门

由于于公的公正无私,老百姓为他建了一座生祠,以示敬意。这座生祠的门非常高大,可以容纳驷马高车通过。这里的“驷马高车”指的是四匹马拉的车,象征着富贵和权势。而“驷马高门”则成为了显赫家族的象征。

成语的演变与寓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驷马高门”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不再仅仅指代显赫的家族,还寓意着一个人的品德高尚、声望显赫。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地位尊贵、成就卓越的人。

道德寓意

“驷马高门”这个成语还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寓意。它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地位和声望并不仅仅取决于出身和财富,更重要的是个人的品德和才能。正如于公,他出身并不显赫,但凭借自己的公正和才能,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赞誉。

成语在现代的应用

在现代汉语中,“驷马高门”这个成语依然广泛使用。例如,在赞扬某位领导或企业家时,我们可能会说:“他是一位真正的驷马高门,不仅事业有成,而且品德高尚。”这样的用法既体现了成语的原始意义,也赋予了它新的时代内涵。

总之,“驷马高门”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富有历史底蕴的典故,更是一种道德的象征。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坚守道德底线,努力提升自己的品德和才能,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