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所欲”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典故出自《论语·为政》。在《论语》中,孔子描述了他的人生修养过程,提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一个人到了七十岁时,他的修养达到了极致,能够完全顺从自己的心意做事,同时不会逾越法度。
此外,在《红楼梦》第九回中也有提到“随心所欲”的故事。贾宝玉自从有了秦钟作伴上学后,更加随心所欲,整天与秦钟混在一起,表现出不安本分的性格。
总的来说,“随心所欲”原指在礼教法度范围内,顺遂着心意自由地行动处世。现代汉语中泛指任凭自己的意愿,想要怎样就怎样
成语典故——《随心所欲》的由来与释义
成语“随心所欲”源于《论语·为政》中的一句话:“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个成语的意思是随着自己的意愿,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但又不超出一定的规矩和界限。
“随心所欲”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论语》中,是孔子对于人生境界的描述。孔子认为,人到七十岁,如果能够做到随心所欲,但又能够遵守社会规范,那么就可以算是达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
成语“随心所欲”中的“随”指的是任凭,随从;“心”指的是内心;“欲”指的是欲望;“为”指的是做。整个成语的意思就是指一个人能够按照自己的内心欲望去行事,但又不违背社会公德和道德规范。
关于“随心所欲”的典故,还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在《红楼梦》中,贾宝玉与秦钟是好友,两人常常一起游玩。贾宝玉本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有了秦钟的陪伴,他更是随心所欲,不拘小节。贾政虽然对他有所管教,但宝玉依然我行我素,称兄道弟,甚至忘记了辈分。
这个故事反映了“随心所欲”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贾宝玉的行为虽然有些过分,但他追求自由、不受拘束的精神,正是“随心所欲”这一成语所倡导的。当然,这里的“随心所欲”并非指不顾一切地胡作非为,而是指在遵守道德规范的前提下,追求内心的自由和满足。
在日常生活中,“随心所欲”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自由自在,不受拘束。例如:“他是个随心所欲的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或者用来批评那些不顾他人感受、任意妄为的人:“他总是随心所欲,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真是让人难以忍受。”
成语“随心所欲”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带有褒义的,表示一个人追求自由、不受拘束的精神。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果用来形容那些不顾道德规范、任意妄为的人,则可能带有贬义。
成语“随心所欲”是一个动宾式成语,由“随”和“心所欲”两个部分组成。这种结构使得成语表达的意思更加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
从《论语》中的原句到现代成语的演变,我们可以看到“随心所欲”这一成语在语义上的演变。从最初的描述人生境界,到现在的广泛使用,这个成语已经成为了人们表达内心追求和态度的一种方式。
总之,“随心所欲”这个成语既体现了人们对自由的向往,也提醒我们在追求自由的同时,要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底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在自由与约束之间找到平衡,做到既随心所欲,又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