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典故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7 18:32:02 浏览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一个成语,出自《淮南子·说林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一片叶子挡在眼前,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被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看到事物的全貌或本质。

具体来说,这个成语的典故是这样的:古代有一位名叫张载的学者,他喜欢读书,但常常因为书中的某一句话或一个观点而过于执着,忽略了其他重要的内容。有一次,他读到《诗经》中的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因为这句话的意境非常美好,他一直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后来,他的朋友对他说:“你这样读书,岂不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吗?”意思是说,他因为过于执着于某一点,而忽略了整篇诗的意境和意义。

从此,“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个成语就流传开来,用来形容那些因为过于执着于局部或暂时的现象而无法看到事物全貌的人。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则揭示认知局限的成语典故

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它生动地揭示了人们在面对问题时,往往因为被局部现象所迷惑,而忽视了整体和本质的普遍现象。

故事背景

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书生,生活贫穷,渴望找到一条发财的门路。一天,他偶然读到一本书,书中记载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在螳螂捕蝉时,如果有人得到遮蔽螳螂的那片树叶,别人就看不见螳螂了。

书生的误解

书生信以为真,认为这是一个发财的机会。于是,他整天在树下抬头寻找那片神奇的树叶。终于,他看到了一只螳螂躲在一片树叶后面,准备捕捉知了。他毫不犹豫地摘下了那片树叶,但没想到树叶掉落在地上,与落叶混在一起,再也找不到了。

妻子的无奈

为了找到那片树叶,书生将所有的树叶都扫回家,一片一片地试验。他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妻子总是回答:“看得见!”但时间久了,妻子被他问得厌烦,随口答道:“看不见!”

误入法网

书生带着那片树叶,试图用它来遮蔽自己的眼睛,以便偷取别人的东西。他的行为被别人发现,最终被扭送到衙门。县官审问时,忍住笑,对他说:“你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呀!”

成语的含义

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原指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的、暂时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情的全局、主流及本质。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避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要具备全局观念,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

现实生活中的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比如,在职场中,有些人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在人际交往中,有些人只看到对方的缺点,而忽略了对方的优点。这些都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表现。

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提醒我们要具备全局观念,不要被局部现象所迷惑。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问题,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同时,这个成语也告诫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宽容和理解,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