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人所指》的典故,千人所指——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7 10:00:10 浏览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千人所指》的典故出自《汉书·王嘉传》。这句话的原文是“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被众多人指责,即使他没有生病,也可能会因此而死。这个典故用来形容众口铄金,众矢之的,舆论的压力可以摧毁一个人的意志和生命。

这个典故的背景是,西汉时期,王嘉因为忠诚正直,得罪了许多权贵,遭到了他们的联合攻击。王嘉因此被罢官,最终在流放途中病死。他的遭遇让人们对权贵和舆论的力量有了更深的认识,于是有了“千人所指,无病而死”的谚语。

千人所指——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成语“千人所指”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道德评判。

成语释义

“千人所指”中的“千人”指的是许多人,“指”则是指责。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品行不端或者行为恶劣,而受到众人的指责和唾弃。

成语出处

成语“千人所指”最早见于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王嘉传》中的里谚:“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品行不端者的普遍态度。

故事背景

西汉末年,汉哀帝刘欣在位期间,朝政腐败,宦官专权。其中,董贤因美貌而受到汉哀帝的宠幸,权势熏天。董贤的家人也因此受益,纷纷被封官加爵。

故事情节

董贤得宠后,他的家人也跟着享福,妻子被召进宫内享乐,妹妹被选为纪子,父亲封候赐爵,岳父和小舅子也当了高官。哀帝还特地为他造了一座富丽的住宅,宅内装饰极其考究,屋柱和窗格都用绵缎包裹;四方进贡的宝物,宁愿自己用差一些的,而把最贵重的赐给董贤。

朝臣反对

尽管如此,哀帝觉得对他还不够好,想找机会封他为侯。不久,机会终于来到了。哀帝没有儿子,又体弱多病,东平王和王后串通起来搞迷信活动,暗地里诅咒他早日死去,东平王好即位称帝。不料,这件大逆不道的事被两个朝臣知道了,他们联名写了一道奏章,通过大监宋统向哀帝告发。结果,东平王畏罪自杀,王后被处死。

董贤封侯

事后要论功行赏,有人迎合哀帝心意,建议把通过太监宋统送奏章改为通过董贤送,这样,便可封董贤为侯。哀帝听了大喜,亲自起草了一道诏书,把董贤和那两个朝臣一起封为侯。

丞相反对

诏书下达后,丞相王嘉和御史大夫贾延竭力加以反对。他们建议让朝官讨论,董贤在揭露这一阴谋中是否有功、该不该封侯。哀帝心虚,不敢公开讨论,只好暂时搁置。

成语影响

“千人所指”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使用,用以形容那些因为品行不端而受到众人指责的人。它警示人们要注重道德修养,避免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

成语“千人所指”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道德的警示。它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以免成为众矢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