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允(390年487年),字伯恭,渤海郡蓨县(今河北
高允:北魏时期直言敢谏的廉吏
高允,字幼隆,北魏时期著名的大臣,以其直言敢谏、清正廉洁而闻名于世。本文将探讨高允的生平事迹,展现他作为一位说实话的廉吏的形象。
一、少年丧父,立志清贫
高允生于390年,少年丧父,家境贫寒。在这样的环境下,他立志清贫,勤奋好学。高允的爷爷去世后,他将家产全部留给了两个弟弟,自己则出家为僧。不久后,他因才华横溢被召为功曹,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二、编撰国史,直言进谏
北魏太武帝时期,高允被任命为司徒崔浩的助手,共同编撰《国记》。在编撰过程中,高允坚持直言进谏,不畏权贵。当崔浩因涉嫌讥讽皇族而下狱时,太子拓跋晃为了保护高允,亲自带着他向太武帝求情。在面见太武帝时,高允坦诚地表示,《国记》是他与崔浩共同编撰的,自己并未隐瞒事实。
三、清正廉洁,受人尊重
高允在官场中始终保持清正廉洁,从不谋取私利。他喜欢直言进谏,朝廷内有什么事情做得不恰当时,他就立刻请求晋见。文成帝对高允非常信任,常常屏退左右侍从,与他商谈到很晚。高允的清廉自守赢得了朝廷内外的一致好评,被尊称为“一代廉吏”。
四、位高权重,仍保持初心
高允曾先后辅佐五位帝王,声名显赫,位高权重。他从未因此而骄傲自满,始终保持初心。在北魏之初,百官无俸,一些官吏开始以权谋私。高允却坚持清贫自守,常常让儿子们上山打柴,靠卖柴的微薄收入养活全家。这种坚守初心的精神,使他成为了后世学习的楷模。
高允作为北魏时期的一位直言敢谏的廉吏,他的生平事迹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挑战,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以清正廉洁的形象,赢得了世人的尊敬。高允的故事,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赞美,更是对那个时代廉吏精神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