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鹬相持》的典故出自《战国策·燕策二》,原文如下: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只河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鸟飞来啄它的肉,河蚌把壳合上夹住了鹬鸟的嘴。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把你憋死。”河蚌也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把你饿死。”两个都不肯放对方,最后被一个渔夫一起捉走了。这个故事比喻双方争执不下,让第三者得利。
在《战国策·燕策二》中,这个故事被用来劝谏燕惠王,让他不要与赵国长期相持,以免被秦国乘机渔利。
蚌鹬相持——战国时期一则智慧的故事
蚌鹬相持,是一则源自战国时期的故事,它不仅富含哲理,而且生动形象,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故事背景——战国纷争
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战火连天。各国为了争夺地盘和资源,相互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斗。在这样的背景下,蚌鹬相持的故事应运而生。
故事梗概——蚌与鹬的争执
故事讲述了一只河蚌和一只鹬鸟的故事。有一天,河蚌在河岸上晒太阳,鹬鸟飞过来啄食河蚌的肉。河蚌为了保护自己,迅速合拢壳夹住了鹬鸟的嘴。鹬鸟无法脱身,便威胁河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死。”河蚌也不甘示弱,回应道:“今天不让我出来,明天不让我出来,你就会死。”双方都不肯相让,僵持不下。
渔翁得利——蚌鹬相持的结局
这时,一个渔翁路过,看到了这一幕。他见鹬鸟和河蚌都处于困境,便趁机将它们一起捉住。渔翁得利,而鹬鸟和河蚌都因为争执而两败俱伤。
故事寓意——蚌鹬相持的哲理
蚌鹬相持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争斗中,双方往往都会受到伤害,而第三者却可能从中获利。这则故事寓意深刻,提醒我们在面对矛盾和冲突时,要学会权衡利弊,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历史影响——蚌鹬相持的流传
蚌鹬相持的故事在战国时期广为流传,成为了一则脍炙人口的典故。它不仅被用于教育后人,还成为了许多文学作品和成语的素材。
成语演变——蚌鹬相持的成语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蚌鹬相持的故事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成语——“蚌鹬相持,渔翁得利”。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双方争执不下,最终导致两败俱伤,而让第三者从中得利的情况。
蚌鹬相持的故事虽然发生在战国时期,但其蕴含的哲理却具有普遍意义。在现代社会,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个故事中汲取智慧,学会在竞争中保持理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