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突不黔》的典故,墨突不黔——孔子与墨子的奔波故事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6 19:07:02 浏览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墨突不黔》的典故出自《后汉书·徐稚传》。故事讲述了东汉时期的学者徐稚,字孺子,他生活简朴,清高自守,以孝闻名。有一天,他的好友郭林宗来访,徐稚的母亲杀鸡煮饭款待客人。在煮饭时,徐稚的母亲发现家里的烟囱是直的,容易引起火灾,于是她建议将烟囱改为弯曲的,并在烟囱旁边安装一个捕火用的罐子,以防火灾。

徐稚的母亲说:“虽然现在家里很穷,但我不能为了贪图一时的小利而忽视安全。”这句话表达了徐稚母亲对安全的重视,以及她不愿意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冒险。

“墨突不黔”这个成语后来用来形容人生活简朴,不追求奢华,注重安全。它也提醒人们,在生活中应该注重预防,避免潜在的危险。

墨突不黔——孔子与墨子的奔波故事

墨突不黔,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用以形容忙于世事,四处奔走的情景。它背后蕴含着孔子和墨子两位大思想家为推行自己的主张而辛苦奔波的故事。

成语的起源

成语“墨突不黔”最早见于汉代班固的《答宾戏》:“是以圣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这里的“孔席不暖”和“墨突不黔”分别指孔子和墨子周游列国时,每到一处都未能坐暖坐席,烟囱也未熏黑,便又匆匆离去。

孔子与墨子的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他主张仁爱、礼治,希望通过自己的学说来改善社会风气,推行自己的治国之道。墨子,名翟,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战争,提倡节俭,希望通过自己的主张来消除社会不公。

奔波的历程

孔子和墨子为了推行自己的主张,不辞辛劳地周游列国。他们每到一处,都积极传播自己的学说,广收门徒。由于当时社会动荡,诸侯割据,他们的主张并未得到广泛认可。因此,他们不得不四处奔波,以求得到更多的支持。

成语的寓意

成语“墨突不黔”寓意着一种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孔子和墨子为了推行自己的主张,不惜四处奔波,不畏艰难险阻。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只有勇于担当,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为社会作出贡献。

成语的影响

成语“墨突不黔”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体现了孔子和墨子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依然具有很高的价值,鼓励人们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拼搏。

成语“墨突不黔”是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和墨子奔波历程的缩影。它传承了古代先贤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拼搏。在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