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出自宋代岳珂的《桯史·徐辖题壁》。其典故源自五代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和宋朝开国之君赵匡胤之间的一段历史。
当时,南唐后主李煜向宋朝皇帝赵匡胤上表,希望宋朝能将淮南让给南唐。赵匡胤没有答应,并在批答中写下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话,意思是自己的床边,怎能容忍别人呼呼大睡呢?此语表明宋朝不容许南唐存在,最终导致了南唐的灭亡。
后来,这句话被广泛引用,用来形容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利益领域不容他人侵犯。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典故探源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这句话,源自中国古代的一段历史典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历史背景。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典故的起源、含义及其在历史中的影响。
一、典故起源
这一典故最早见于宋代岳珂的《程史·徐铉入聘》。据史书记载,后蜀南汉相继被北宋灭亡后,宋太祖赵匡胤欲讨伐南唐。南唐后主李煜为了求得缓兵之计,派遣大臣徐铉前往宋朝求和。在朝见宋太祖时,徐铉对宋太祖说:“江南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宋太祖听后,厉声回应:“不须多言,江南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这句话遂成为千古名言。
二、典故含义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这句话,字面意思是指在自己的床榻旁边,怎么能让别人安心睡觉呢?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利益不容许别人侵占。这句话反映了古代君王对国家利益的坚定维护,以及对领土完整的执着追求。
在更深层次上,这句话还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天下观”和“大一统”思想。在古代,君王被视为“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天下万物皆为其所有。因此,君王不允许他人侵犯自己的利益,更不允许他人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安享其成。
三、典故影响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这一典故,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成为了君王维护国家利益、捍卫领土完整的象征。许多君王在面临外敌入侵时,都会引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决心和信念。
其次,这句话也成为了民间传颂的英雄事迹。许多忠臣义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正如“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所表达的坚定信念。
此外,这句话还影响了后世的政治、军事和文化领域。在政治上,它提醒着统治者要时刻警惕外敌入侵,维护国家利益;在军事上,它激励着将士们勇敢作战,保卫家园;在文化上,它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象征。
总之,“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这一典故,不仅是一句千古名言,更是一种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勇往直前,奋发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