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逸待劳》的典故出自《孙子兵法·军争篇》,原文是:“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善于用兵的人会避开敌人的锐气,等敌人疲惫时再发起攻击,这是掌握军队士气的方法。以自己的严整来对付敌人的混乱,以自己的镇静来对付敌人的轻躁,这是掌握将帅心理的方法。以自己接近的战场来对付敌人的远道而来,以自己的安逸来对付敌人的疲劳,以自己的饱食来对付敌人的饥饿,这是掌握军队战斗力的方法。
《以逸待劳》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典故中来的,意思是在敌人疲劳的时候,自己保持安逸和精力充沛,从而在战斗中取得胜利。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在战争中采取守势,等待敌人疲惫后再发起攻击的策略。
以逸待劳——兵法智慧中的经典策略
成语“以逸待劳”源于中国古代兵法,蕴含着深厚的智慧。它最早见于春秋时期孙武的《孙子·军争》,是兵法中的经典策略之一。
成语出处
《孙子·军争》中提到:“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这句话揭示了以逸待劳的基本原理,即在战争中,通过保持自己的精力和体力,等待敌人疲惫不堪时再进行攻击,从而取得胜利。
典故一:西汉冯异以逸待劳
西汉末年,隗嚣背叛刘秀,投靠公孙述。刘秀派兵攻打隗嚣,但初战失利。随后,刘秀派遣大将军冯异前去攻占栒邑地区。隗嚣得知消息后,命令部将行巡前往栒邑,意图占领有利地形。冯异的部将们建议不要与行巡正面交锋,但冯异坚持“以逸待劳”的策略,急速行军,抢先占领了栒邑。随后,冯异封锁消息,让士兵休整。当行巡的部队赶到时,冯异突然发动攻击,以逸待劳的策略取得了胜利。
典故二:战国孙膑以逸待劳
战国时期,齐魏交战,孙膑面对强大的魏军,采取了“以逸待劳”的策略。他命令士兵减少土灶的数量,制造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迷惑魏军。魏军将领庞涓中计,连续追击齐军三天,导致魏军疲惫不堪。孙膑在马陵设下伏兵,待魏军疲惫至极时发动攻击,最终大败魏军。
以逸待劳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以逸待劳”的策略不仅在古代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现代生活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商业竞争中,企业可以通过“以逸待劳”的策略,保持自身的优势,等待对手疲惫不堪时再进行反击。在个人成长中,也可以运用这一策略,通过积累实力,等待时机成熟时再进行突破。
以逸待劳是一种智慧,它告诉我们,在竞争和挑战面前,要保持冷静,善于观察,抓住时机,以不变应万变。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