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斯谏逐客,李斯谏逐客——千古名篇的智慧与勇气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6 16:53:48 浏览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谏逐客书》是秦朝大臣李斯向秦王嬴政上的一篇奏议。这篇文章主要论述了逐客的错误,并指出逐客对秦国的利益和统一大业都是有害的。李斯在文中强调了各国人才对秦国的重要性,认为应该广纳贤才,而不是排斥他们。

李斯首先指出,逐客是错误的,因为秦国需要这些人才来帮助国家发展。接着,他列举了历史上一些成功的事例,如商鞅、张仪等,都是外来人才,他们为秦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李斯建议秦王广纳贤才,不要排斥他们,以便更好地实现秦国的统一大业。

总的来说,《谏逐客书》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文章,它强调了人才对国家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广纳贤才的建议。这篇文章对于理解秦朝的历史和李斯的治国理念都有很大的帮助。

李斯谏逐客——千古名篇的智慧与勇气

李斯,战国末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是秦国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谏逐客书》不仅是一篇千古名篇,更是他智慧与勇气的体现。本文将深入探讨李斯谏逐客的背景、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一、背景:逐客令下的危机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下令驱逐所有客卿,这一举措引起了朝野的震动。客卿,即非秦国本土的官员,他们在秦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李斯作为客卿之一,自然也受到了影响。李斯并没有选择沉默,而是勇敢地上书秦王,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二、内容:李斯谏逐客的论点与论据

在《谏逐客书》中,李斯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指出秦国历代君主都重视客卿,并因此成就了霸业。接着,他列举了客卿在秦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贡献,如商鞅变法、张仪连横等。李斯强调,驱逐客卿将导致秦国失去人才,不利于统一天下的大业。

以下是《谏逐客书》中的部分原文:

臣闻,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可者众,求士以尊其国,不求客以卑其国,卑其国而尊其士,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三、影响:李斯谏逐客的历史意义

李斯的《谏逐客书》不仅成功地阻止了秦王政的逐客令,更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体现了李斯卓越的政治智慧,使秦国得以保留大量人才,为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其次,它展示了李斯敢于直言的勇气,为后世树立了榜样。它丰富了古代公文写作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李斯的《谏逐客书》是一篇充满智慧与勇气的千古名篇。它不仅让我们领略了李斯的政治才能,更启示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敢于直言,勇于担当。在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习李斯的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