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作等身》的典故,著作等身的由来与含义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6 15:25:46 浏览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著作等身”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宋史·贾黄中传》。贾黄中是宋太宗时期的一位官员,以文章和学问闻名。他的著作很多,堆积起来几乎与他的身高相等。因此,人们用“著作等身”来形容一个人的著作很多,堆积起来几乎与他的身高相等。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使用,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学问渊博,著作丰富。

著作等身的由来与含义

“著作等身”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用以形容一个人的著作极其丰富,其书籍堆叠起来的高度与作者的身高相当。这个成语不仅是对个人学术成就的高度赞誉,也是对勤奋与坚持的最好诠释。

成语出处

关于“著作等身”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宋史·贾黄中传》。其中记载,贾黄中五岁时,其父每日令其正立,展书卷比之,称之为“等身书”,并课其诵读。这里的“等身书”即指与贾黄中身高相等的书籍,意指其父希望贾黄中能够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增长知识,成就非凡。

成语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著作等身”这一成语逐渐演变,不再局限于字面意义,而是成为了一种比喻,用以形容一个人的著作数量多、质量高,足以代表其学术成就。

历史典故

在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学者和文人,他们的著作等身,成为了后世学习的典范。例如,清代学者纪昀,其著作《阅微草堂笔记》等,共计数十卷,堪称著作等身。纪昀在书中提到:“自是以外,虽著述等身,声华盖代,总听其自贮名山,不得入此门一步焉;先圣之志也。”这句话既表达了他对著作等身这一成就的推崇,也体现了他对学术追求的坚定信念。

现代应用

在现代,著作等身这一成语依然被广泛使用,用以赞扬那些在学术、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人。例如,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陈尚君,其著作《唐五代诗全编》共计50册,1225卷,收录3800余位诗人、57000余首诗作,堪称著作等身。这样的成就,不仅是对陈尚君个人学术生涯的肯定,也是对整个学术界的贡献。

著作等身的象征意义

著作等身不仅仅是对个人成就的肯定,更是一种象征。它象征着一个人对知识的渴望、对学术的执着,以及对社会文化的贡献。在当今社会,著作等身的人越来越少,但他们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总之,“著作等身”这一成语,既是对个人学术成就的赞誉,也是对勤奋与坚持的肯定。在今后的学术道路上,我们应当以著作等身的人为榜样,不断追求知识,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