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谋而同》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没有经过商量而意见或行动完全一致。这个成语出自《论语·颜渊》,原文是:“子曰:‘吾与点也,其为善人矣。不谋而同,不约而合,其心之同,如一人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孔子称赞颜回(字子渊)是个善良的人,他和颜回之间虽然没有经过商量,但是他们的想法和行动总是完全一致,就像是一个人一样。
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使用,用来形容人们之间的默契和一致性,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之间的相似或相同。例如,我们可以说:“他们两人之间的想法总是不谋而同,仿佛他们是一个人。”或者“这两部小说的情节不谋而合,让人难以分辨。”
不谋而合的由来与典故
不谋而合,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读这个成语的由来与典故。
成语起源
成语“不谋而合”最早见于晋代干宝所著的《搜神记》卷二。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汉末年,关中地区大乱,军阀混战,韩遂与马腾各自争霸。曹操派钟繇去监督他们,命他们各派一子到京城做人质。后来,马超、韩遂等因惶惶不安,决定共同对付曹操,推举韩遂为都督。韩遂的部将阎行反对起兵,认为关中各将不谋而同,好像老天命定如此。
典故故事
这个故事中的“不谋而同”指的是,尽管关中各将没有事先商量,但他们的意见和行动却出奇地一致。这种默契和巧合,仿佛是天意所为,因此被后人用来形容事先没有商量,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的情况。
成语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谋而合”这个成语逐渐演变,其含义也逐渐丰富。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它不仅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默契,还用来比喻事物之间的巧合。例如,宋代苏轼在《朱寿昌梁武忏赞偈》中写道:“如磁石铁,不谋而合。”这里的“不谋而合”就是用来形容磁石和铁之间的相互吸引,表现出事物之间的默契。
成语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不谋而合”这个成语通常用作谓语、定语或宾语,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意见、想法或行动的一致性。例如:“他们的想法不谋而合,决定一起创业。”(谓语),“他们的计划不谋而合,效果显著。”(定语),“他们的行动不谋而合,共同完成了任务。”(宾语)
成语近义词与反义词
“不谋而合”的近义词有:异口同声、殊途同归、不约而同、不约而合、不谋而同、异途同归、异曲同工、不期而遇等。而其反义词则有:众说纷纭、言人人殊、见仁见智、南辕北辙等。
成语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在现代社会,成语“不谋而合”依然具有广泛的应用。它不仅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的默契,还用于形容事物之间的巧合。例如,在商业领域,两个企业或个人在没有任何交流的情况下,却提出了相同的发展战略,就可以用“不谋而合”来形容。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会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对某种巧合的感慨。
成语“不谋而合”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已经成为汉语中一个富有哲理和内涵的成语。它不仅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默契,还体现了事物之间的巧合。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当学会运用这个成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