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书百城》是一个典故,出自《魏书·李谧传》。这个典故描述的是北魏时期,有一个名叫李谧的人,他非常喜爱读书,家中藏书极多,甚至可以和拥有百座城池的富豪相比。因此,人们用“拥书百城”来形容藏书丰富的人。
这个典故后来被广泛使用,成为形容藏书丰富、学识渊博的成语。它也常用来形容读书人、学者或图书馆等地方。
成语典故《拥书百城》的由来与内涵
成语“拥书百城”源于中国古代,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本文将详细解读这一成语的典故来源、意义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一、典故出处
“拥书百城”这一成语最早见于《魏书·逸士传·李谧》中的记载。故事的主人公是北魏时期的李谧,他是一位饱学多才的学者,一生致力于读书和研究。据传,李谧家中藏书丰富,他亲自审订了四千多卷书籍,并留下了“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的名言。
二、成语释义
“拥书百城”这一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拥有百座城池的藏书。其深层含义则是指藏书极其丰富或对书籍的热爱之深。这里的“百城”并非指实际的城池,而是象征着巨大的财富和权力。因此,成语“拥书百城”比喻一个人拥有丰富的知识或才学,胜过拥有世俗的财富和地位。
三、成语故事
北魏时期,李谧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对各种典籍都有深入研究。他并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将家产全部用于购买和收藏书籍。在他的努力下,家中藏书日益丰富,达到了四千多卷。李谧曾说过:“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这句话表达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世俗权力的不屑。
李谧的这句话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人们纷纷效仿他的读书精神。从此,“拥书百城”这一成语便流传开来,成为形容人藏书丰富或热爱读书的代名词。
四、成语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在职场中,一个拥有“拥书百城”知识储备的人往往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在人际交往中,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更容易与他人建立深厚的友谊,因为书籍能够拓宽视野,增进彼此的了解。
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实现人生价值。
成语“拥书百城”不仅是一句富有哲理的名言,更是一种对知识的崇敬和追求。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努力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为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