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日英雄人物——马本斋,民族脊梁,威震敌胆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6 11:53:22 浏览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马本斋(1901年或1902年1944年2月7日),原名马守清,回族,中国共产党党员,河北沧州献县人。他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被誉为抗日民族英雄。

生平简介马本斋早年投身奉军,逐级升至团长。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国民党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他毅然弃官返乡。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马本斋在家乡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1938年4月,他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1942年8月,回民支队奉命到达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他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

抗日贡献在抗日战争期间,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共进行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这支部队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更被毛泽东誉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重要事件1941年8月27日,日本侵略军抓走了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企图逼降马本斋。马母宁死不屈,绝食斗争后以身殉国。

纪念馆在位于沧州市以西的献县本斋村,有一座带有穆斯林风格的白色建筑马本斋纪念馆。这里纪念着这位回族将领的壮举,通过雕像、老物件、老照片和绘画生动再现了那段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岁月。

马本斋的一生展现了艰苦奋斗、舍生忘死、坚忍不拔的抗日精神和民族气节,他是回族人民的一面旗帜,是爱国主义的光辉典范,是共产主义事业的英勇奋斗者

抗日英雄马本斋:民族脊梁,威震敌胆

马本斋,原名马守清,1902年出生于河北献县东辛庄一个贫苦的回族农民家庭。他的一生,是英勇抗日、保家卫国的光辉历程,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斗争的生动写照。

马本斋早年投身奉军,逐级升至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国土沦丧,报国无门,马本斋毅然弃官卸甲,回到了故乡河北省献县东辛庄。他深感空怀壮志、报国无门的痛苦,决心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日本侵略者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不久,日军侵占了马本斋的家乡献县,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马本斋遂组织本村青壮年举起回民抗日义勇队的大旗,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这一举动,为后来的抗日斗争奠定了基础。

1938年4月,马本斋率队参加八路军,将回民抗日义勇队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同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培养下,马本斋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在马本斋的带领下,回民支队战斗力不断提高,队伍迅速发展到2000多人,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抗日劲旅。

在抗日战争期间,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驰骋在冀中平原,英勇善战,威名远扬。他采用“磨盘战术”和“牛刀子钻心战术”,6年间作战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令敌人闻风丧胆。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日军曾以高官厚禄诱降马本斋,但未能得逞。1941年8月27日,日军又将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抓去,企图逼降有孝子之称的马本斋。马母大义凛然,绝食7天,最终光荣牺牲。得知母亲牺牲的消息,马本斋强忍悲痛,写下“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的誓言,继续挥舞着大刀,奋战在抗日战争的最前线。

1944年,马本斋在准备回到延安的时候,因带状疱疹发作,又感染肺炎,在山东莘县去世。终年42岁。马本斋的一生,是英勇抗日、保家卫国的光辉历程。他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

2009年9月,马本斋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毛泽东主席题词:“马本斋同志不死”。朱德总司令题词:“斗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周恩来副主席题词:“民族英雄,吾党战士”。

马本斋,这位抗日英雄,用生命诠释了民族大义和爱国情怀。他的英勇事迹,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