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烂漫”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元代夏文彦的《图绘宝鉴·五·郑思肖》。故事中,南宋灭亡后,画家郑思肖隐居在苏州的一家寺庙里,并在寓所里挂上“本穴世界”的横匾以表达对大宋的思念。他画了一卷长一丈多的墨兰,并题上“纯是君子,绝无小人”。人们见了这卷画,赞不绝口,一致夸他画得天真烂漫,超出物外。
“天真”指的是心地单纯,没有做作和虚伪;“烂漫”则表示坦率自然的样子。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心地单纯、坦率自然,也用来比喻青少年或儿童思想单纯、活泼可爱,没有做作和虚伪
天真烂漫的起源与内涵
“天真烂漫”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用以形容儿童思想单纯、活泼可爱,没有做作和虚伪。它由“天真”和“烂漫”两个词组成,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天真与烂漫的含义
“天真”一词,指的是心地单纯,没有做作和虚伪。它强调的是一个人内心的纯真,不受世俗的污染,保持着最初的善良和真诚。
而“烂漫”则形容的是坦率自然的样子。它意味着一个人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时,不拘小节,不做作,自然流露。
成语典故的出处
关于“天真烂漫”的典故,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来源于宋代画家龚开的《高马小儿图》。在这幅画中,龚开描绘了一个小孩骑在马上的形象,小孩天真烂漫,马儿高大威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另一种说法则出自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李八缸》。在这部作品中,蒲松龄通过描述一个天真烂漫的女子,展现了她的纯真和善良。
成语的演变与发展
随着历史的演变,“天真烂漫”这个成语逐渐从形容儿童扩展到形容成年人,尤其是那些保持着纯真和善良品质的人。
在近现代,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影视、广告等多个领域,成为了一个富有感染力的词汇。
天真烂漫的象征意义
“天真烂漫”不仅仅是一个成语,它还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纯真善良的追求。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用“天真烂漫”来形容那些保持着乐观、积极心态的人,他们面对困境时,依然能够保持一颗纯真的心,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天真烂漫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很容易失去天真烂漫的品质。保持天真烂漫的心态,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天真烂漫的人,往往更加乐观、自信,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面对困难。同时,他们的纯真和善良,也能够感染周围的人,传递正能量。
总之,“天真烂漫”这个成语,既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又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着我们,无论年龄大小,都要保持一颗纯真的心,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传递正能量,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